仙都镇:
简介 仙都镇位于福建省华安县东北部,世界文化遗产──“二宜楼”所在地,素有“闽南侨乡”之称,是漳州重点(卫星)城镇和首个“贷款信用镇”。全镇土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辖市后、岭埔仙都镇、云山、下林、招山、上苑、招坑、中圳、大地、仙都、先锋、送坑、高村13个行政村,总人口2.81万人,其中有高山族14户35人,是福建省高山族聚居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的“三胞”1万多人,是华安有名的侨乡。行政区划 辖13个行政村(市后村、岭埔村、云山村、下林村、招山村、上苑村、招坑村、中圳村、大地村、仙都村、先锋村、送坑村、高村村),其中有高山族14户35人,是福建省高山族聚居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人文历史 仙都人文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传统优良。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70年建成)的圆土楼民居建筑──“二宜楼”,闻名遐尔,是我国民居古建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民居瑰宝”、“土楼之王”之美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2007年已通过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现场评估。在农村合作化时期,先锋村运用“四对比、五算帐”的方法进行整社,毛主席为此于1955年写下了《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一文光辉按语。[1]
仙都镇是著名导演汤晓丹,著名社会活动家汤新娘,著名教授汤国熙、汤伟克,著名画家汤沐黎,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汤沐海的故乡。经济状况综述 2006年,仙都镇工农业总产值6.8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08亿元,农业产值1.80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64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