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福建天气 > 漳州天气 > 龙海天气 > 海澄镇天气
  • 白天
  • 19°C
  • 无持续风向
  • 夜间
  • 8°C
  • 无持续风向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舒适,建议穿薄外套或牛仔裤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更多生活指数>>
福建漳州龙海海澄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8月2日 星期六白天高温 19°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8°C无持续风向<3级
  • 8月3日 星期日白天高温 15°C东风3-4级转<3级夜间低温 6°C无持续风向3-4级转<3级
  • 8月4日 星期一白天高温 15°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6°C无持续风向<3级
  • 8月5日 星期二白天高温 18°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7°C无持续风向<3级
  • 8月6日 星期三白天高温 19°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9°C无持续风向<3级
  • 8月7日 星期四白天高温 22°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12°C无持续风向<3级
  • 8月8日 星期五白天多云转晴高温 21°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多云转晴低温 10°C无持续风向<3级
福建漳州龙海海澄镇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舒适,建议穿薄外套或牛仔裤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洗车指数强,涂擦SPF大于15、PA+防晒护肤品。
  • 运动指数较易发,降温幅度较大,预防感冒。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海澄镇: 地理环境  海澄镇地处九龙江下游江海之滨,位于闽南金三角开发区中心,东面海澄镇与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相距10公里,西面接龙海市区石码镇(1993年已列为龙海市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北面与厦门市隔江相望。海陆空交通、运输十分发达,码头群一线铺开,距厦漳高速公路仅2公里、省道漳云线贯穿全境,距厦门国际机场仅70公里,是特区、港区、市区的辐射焦点。气候特点  全镇平均海拨10.6米,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20℃,终年无霜,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温水热条件极适宜农作物生长,享有“闽南大温室”美称。基础设施  拥有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和日流量达2万吨的北溪引水系统,11万伏的输变电站、工业小区配备专用电网。区域内金融机构网点齐全,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农村信海澄镇用社等国家银行均驻点营业;市第二医院、镇卫生院等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现代通讯发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拥有一所技术中专,三所中学(其中龙海二中为省级重点中学),21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镇文技校是省级先进单位,镇文化站列入全省特级文化站、芳草计划点。工业园区  按照“统一规则,规模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快现有园区的整合和开发。全镇工业区基本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1600亩,基本实现“三通一平”,并配备专用电网。目前,已开发面积800亩,共有52家企业入住,总投资额227100万元;主要项目有纺织、饲料、木业、家具、果蔬速冻、金属、服装、机械、船舶等行业。2003年,园区实现社会经济产海澄镇值5.84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749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10.5%。为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园区领导,海澄镇成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常务组长。层层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比奖罚责任制,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执行“无费区”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农业资源  全镇可供开发滩涂面积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3.4万亩,是全省高产粮食生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发展,已形成马铃薯、豉豆两个万亩生产基地,培育了香蕉、花卉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海澄镇坚持以“以农稳镇,以工立镇,依区建镇,依港强镇”的发展路子。借助自身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6%海澄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实现财政收入1429.6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74万元,地税收入369万元(地方级收入)。农业综合开发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毛豆生产、马铃薯栽培、养虾育虾”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建立起八大特色生产基地,两个万亩生产连片,正朝着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迈进。1992年,海澄镇被漳州市列为“对台对外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重点区域”。1994年,海澄成为龙海市“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示范区”重点乡镇。2001年,海澄镇被列为福建省现代农业先行镇;在工业企业方面,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建筑建材为重点行业”的企业发展格局。2003年,乡镇企业、工业企业产值分别为31.9亿元和2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9%和10.2%;第三产业以码头仓储业为带动迅速发展。至目前,我镇已拥有各类性质(杂货码头、石油专用码头、煤和矿产运营码头、客运码头、陆岛码头)已建在建码头9个、泊位14个,去年的吞吐量达200万吨。码头业带来运输、维修、装卸、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增加群众就业,带来农民劳务收入的提高。社会事业文明建设  海澄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创建"全省文明乡镇"为载体,深入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初步建立了以镇宣教中心为龙头,各村(居)、企事业单位为支柱,镇、村、企业、学校、家庭为辐射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宣传教育网络。民生改善  1994年在全省亿元镇创十好文明集镇友谊竞赛活动中获优胜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快科教文卫、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深入贯彻"科教兴镇"战略,巩固提高教育"两基"达标成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所省级三类重点中学,一所省二级乙等医院,初步形成集中社会力量办学的良好机制。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表彰,被授予"全国婚育新海澄镇风进万家先进单位",镇计生协会评为全省红旗单位。镇科技文化夜校被省教委授予先进单位、重点校称号。群众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文学、音乐、戏剧等活动丰富多彩,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镇文化站列为全省特级文化站、芳草计划点,农村体育工作评为全省先进镇。镇、村、组三级农技网络健全,评为省科技示范镇。治安维护  持续加大文明安全片区创建力度,不断推进基层创安活动的深入,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到100%,是漳州市94-97年度先进单位,镇帮教安置办公室被省综治委授予先进集体。2003年镇政府还拨出专款20多万元,购置专用巡逻摩托车,招聘12名专职人员,组建治安夜巡队,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平安海澄”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乡镇企业  海澄是旧县城所在地,工业企业有一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海澄镇得风气之先,享政策之利,扬发展之帆,聚全镇之力,依托载体加快建设,借助项目推进发展,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致力实施“工业立镇”发展战略。1988年,引进漳州市第一家果蔬速冻企业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年加工出口果蔬1万吨、创产值1亿元的龙头企业。1995年,成立漳州市第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海新集团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带动建立起省内较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全镇共有饲料企业13家,年生产饲料15万吨以上,创产值上4亿元。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已构筑了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支柱产业,建筑建材为重点行业的发展体系。1999年,组建漳州第一家外资集团公司鸿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至目前,全镇共有乡镇企业4245家,其中工业企业有840家;500万元以海澄镇上的规模企业28家。全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企业达到7家和3家,9类产品荣获国家奖章或认证(金鱼味精、龙谷矿泉水、港发饼干、海新饲料、海兴水产品、德艺陶瓷、德鑫铸造工艺、嘉华家具、绿农芦荟)。建材行业拥有漳州市第一个外资企业集团,2个竹木经营加工市场,70多家(竹木经营、加工,碎石场,取沙场)企业;饲料生产是福建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旅游休闲  海澄镇古称“月港”,至今还保存有晏海楼、观海寺、孔子庙、城隍庙、萃贤坊等一批古月港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可开发古月港文化游专线。晏海楼  ——晏海楼。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它吸引着不少当时的文人墨客,登临怀古,赋诗酬唱。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现存晏海楼有顶层,高约30米,对角宽约8米。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晏海楼又名八卦楼,它象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市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的港口附近。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原系一座军事望台,今为龙海市名胜古迹之一。   因月港的繁华而诱致东洋倭寇前来劫舟夺货、焚屋杀人;欧洲殖民者以浯屿为据点,勾引走私商人搞秘密买卖,并进行武装劫掠,造成东南
海澄镇天气新闻
海澄镇周边地区天气预报
海澄镇景点天气预报
精选问答
春节祝福语
海澄镇生活信息
  • 海澄镇邮编查询
  • 海澄镇企业黄页
  • 海澄镇邮编查询
  • 海澄镇火车时刻表
  • 海澄镇汽车时刻表
  • 海澄镇公交查询
海澄镇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