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坑镇:
一、自然状况气候条件 元坑镇大部分属低丘温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村庄多沿溪流两岸分布,年均气温18℃ —18.9℃,霜期8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1736小时。交通通讯 全镇境内村村通水泥路,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及204省道横贯全境,水运直通闽江口岸,客运货运车辆往返其中,镇政府所在地距火车站15公里,交通便利。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境内。人口面积 全镇总人口16923人,其中农业人口14048人,占总人口83%,还有1%畲族人口。土地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8.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8%,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13.24亩,耕地面积1556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1亩。行政区划 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下设91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福丰、秀水、东郊、九村村为镇政府所在地。建置沿革 镇政府所在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玉屏山下,其周围有9个自然村,村子集中地势平坦,四周环山似坑,古称园坑,后以“元”音代替,称为元坑。解放前为顺昌县四区,解放后至1958年为顺昌县四区,1959年改为公社建制,1984年改为元坑乡人民政府,1992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设镇至今。二、经济概况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989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8343万元,工业产值664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6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40万元,山海协作引进市外资金1230万元,财政收入234万元,占计划124.3%,农民人均纯收入3218元,三、自然资源森林资源 全镇有林地面积16.22万亩,林木总蓄积量83.2万立方米,毛竹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70%。水利资源 全镇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溪流纵横交错,闽江源流金溪和蛟溪穿境而过,全镇大小水库6座,其中:小I型水库2座,总库容量1019万立方米,大小电站19座,装机容量4795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境内还建有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谟武水电站。矿产资源 全镇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石灰石总储量3.2亿吨,石英石总储量1.3亿吨,此外硫、铁、铜、铅、稀土等矿产储量也十分丰富。四、旅游资源 “登西岭瞻霁雪辉映王蓉绵帐行看麦浪长青年书大有,卧东山听松琴韵流十里澄潭会见桃枝唱彩人乐升平”这一名联十分精辟地概括元坑的现有名胜风景与风俗民情。演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海拔954公尺,距县城20公里,离316国道8公里。演山在6—9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长达十几华里的十八折峡谷、大小老鹰岩、情侣峰、飞来峰、伟人峰、玉女峰、金枪峰等;有星罗棋布的洞府石室,如水濂洞、猿人居住洞、铸钱洞、蝙蝠洞、仙女洞等;有九叠瀑布、欢歌瀑布等蔚为壮观的瀑布十多处;成群的金丝猴、娃娃鱼、鹰嘴龟、金斑凤蝶等珍稀动物;有古老传说,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吴姓宗祠等文化遗产。
谟武文苑:共设有六室、两展、两校、一亭、一园等文娱、休闲场所。其中设有立雪堂、二贤堂、立雪亭、晦翁书斋和廖刚文化研究会。陈列有石器时代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的各种文物,其中有游酢庙铁铸钟、朱子祠碑、明代木雕龙舟头、清代护林碑及五位历史名人的家传族谱。树有四榜:成才榜、好样榜、能人榜、功德榜。存有《谟武村卷》、《谟武村卷续集》、《高峰文集》。声名遐迩的谟武文苑,汇古今人文之精华,融今古文明之神韵,成为农村现代文化创新、精神创建的典范,受到省、市以上领导、专家、学者的题词赞颂。镇域内主要景点还有:玉屏山、光地水库、竹海、圣慧寺、竹子庵、西庵、福丰古建筑屋群、槎溪桥等,吸引海内外朋友观光旅游。谟武文苑 元坑镇谟武村位于顺昌县西南部,东接华阳山,西邻玉华洞,土地面积65000亩,人口2700多人。顺昌县不少历史名人出自谟武,留下诸多史迹史事。1933年,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曾进驻谟武,留有遗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