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洋镇:
地理概况 镇政府所在地海拔309.5米,永漳公路贯穿全镇,并且在全市双洋镇乡镇中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双洋到漳平(47公里)和到永安(63公里)的车程分别40分钟、6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人文概要 古镇双洋原为宁洋县旧址,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宁洋双洋古民居掠影置县,于1956年撤销县治,存史389年。双洋历史悠久,上溯几千年,至今仍保存较多的文物古迹,有文庙、关帝庙、祝圣庙、廊桥、古民居等古建筑,城南麒麟山上,有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圆觉塔,古为宁洋八景之一,周边的村落多处富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保留原有历史风貌,民风淳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游宁洋溪,在双洋嵌下了游历足迹和留下“程愈迫,则流愈急”的名句。2003年1月双洋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提名参与第一批30个福建最美乡村评选乡镇之一。资源概要 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有优质石灰石、煤炭、铁矿、高岭土、钠长石矿等矿产资源;而且是全省唯一的烟煤基地。这里水电资源丰富,全镇大小水电站七座,总装机容量为9300千瓦时。双洋是林业大镇,现有林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4%,部分属漳平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其四个主要景区中的紫云洞山、九鹏溪景区就坐落杂双洋境内。境内竹业发展良好,这里还富有独特的天然珍品红菇、梨菇、水仙茶、风鸭、苦笋、冬笋、明笋干等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经济概要 截止2007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92双洋特产——苦笋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下同)25.6%,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28368万元,比增32.7%;农业总产值完成10891万元,比增10.1%。完成财政收入807万元,其中:完成预算内地方级财政收入398.82万元,比增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7万元,比增38.14%;引进市外资金3610万元,比增2.76%;农民人均纯收入4493元。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拼双洋镇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富民强镇、建设“生态型的中心城镇”为目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总体目标: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