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镇: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区域概况 赤溪镇貌赤溪镇引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位于苍南县东南沿海大渔湾口,距苍南县县城东南21.8公里,东临大海,西靠鹤峰,与中墩乡、龙沙乡、昌禅乡、凤阳乡、马站镇、渔寮乡相邻。赤溪镇境内水源丰富,山地广阔,海涂、浅海利用率好。陆上有赤溪至矾山、赤溪至金乡公路,海上可通全国沿海各港埠。2005年,全镇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500多人。镇政府驻地南行村,邮政编码:325808。自然地理 赤溪镇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670mm,且集中在5~6月份梅雨期和7~9月台风期,平均湿度为83%。受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年平均为三次,出现月份一般在5~10月,尤以7~9月出现频率较高。行政区划 赤溪镇全镇区域面积49.33平方公里,辖半垟、信智2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南行、过溪、塘头、北岙内、赤溪、园林、白湾、流歧岙、半垟、双联、泗安、官岙、信智、棕利头、后垵、乌岩、韭菜园、湖井、园屿),1个居民区(赤溪)。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14678 男7774 女6904 家庭户户数4492 家庭户总人口(总)14498 家庭户男7672 家庭户女6826 0-14岁(总)35730-14岁男18520-14岁女172115-64岁(总)928315-64岁男494715-64岁女433665岁及以上(总)182265岁及以上男97565岁及以上女84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922历史沿革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浓厚。据建宋咸淳三年(1267年)的过溪五洞桥碑文记载,此地潮涨之际,溪水与海水混合,呈现红色,故溪名为赤溪,遂为村名,古人赞此“鹤山环绕,赤水东流”。民国《平阳县志》为七溪,一作赤溪,有市。因境内有七条溪流汇集于此入海,“七”“赤”闽南话方言谐音,讹为赤溪。赤溪镇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赤溪镇是原赤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镇。旅游资源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闻名遐迩的老君岛,位于赤溪镇信智港外侧,全岛三分之二为五彩礁石,结构镂空,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外,赤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代五洞石桥横卧于田野之上,元代兄弟诗人郑东郑采系湖井人氏,曾以诗文扬名于吴中,明代抗倭遗址散落于山巅海滨,清代百米碇步连接两岸灯火,名胜古迹阅尽人间沧桑;沿环海公路一路走来,背倚巍巍青山,面向浩瀚东海,更向人们展示了“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美妙自然风光。加之地处一隅,交通曲折,少有现代污染,广阔山海之间,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鲜活美味的野生海鲜,森林荫翳深处,放羊老汉朝出暮归;海上日出磅礴,渔家马达惊醒沉睡美梦;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现代社会的人们铺展许多童年的记忆,颇具特色的原生态旅游景观,形成了“老君彩石”、“白湾古堡”、“湖井龙潭”、“赤溪碇步”、“五洞石桥”、“耕海牧渔”、“渔村美食”、“山海揽胜”、“安基峡谷”、“半垟农家”等“赤溪十景”。经济发展 2000年来,赤溪镇充分挖掘利用原有的农业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渔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近海捕捞、水产养殖、蘑菇种植、山区特色种养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渔经济。浅海滩涂养殖逐成特色,形成以紫菜、蛏子、牡蛎、贻贝为主的万亩养殖基地,紫菜加工也蓬勃发展,安盛、鹤翔、海翔紫菜远销全国;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尺,建成了南行省级高效生态蘑菇示范园区;山区特色种养业逐渐成型,马蹄笋、中草药、水果、茶叶的种植项目和山区“生态猪”、本土鸡、山羊等养殖项目构成特色种养业系列,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当地拥有独特山海人文原生态景观,旅游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