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崖镇:
发展优势区位优势 金崖地处兰州东大门,距兰州仅18公里、县城20公里,发展经济具有明显的城郊区位优势。是省、市、县三圣庙重点小城镇及县列5个非公有制经济园区之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初具规模。资源优势 1〉农业资源。全镇有水地14431亩,三电、七电等提黄灌溉工程流经境内,地下水丰富,有机井87眼;金崖是全县重要的蔬菜、林果、烟叶生产基地及奶牛、鸡、鸭、鱼养殖基地。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3200亩、烟叶1500亩、养鱼100多亩。特别是菜花、西兰花的种植面积已达9200亩。〈2〉工业资源。现已建成建材、水烟、塑编、造纸等一批骨干加工企业。2001年生产水烟丝390吨、塑料编制袋4146万条、纸产品8200吨、块石40万立方、油毡15万卷。〈3〉电力资源。境内用电由敬家坪变电所619线、陆家崖变电所602线和兴隆变电所612线输出供给,供给能力20000KVA,电力十分充足;〈4〉劳动力资源。全镇有1.3万余人的劳动力可供从事劳务输出。〈5〉政策环境。镇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发明肃王墓展的实施意见》、《小城镇管理办法》及引进项目、资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交通优势 境内陇海铁路、国道309线、312线、夏方公路纵横贯通,村社道路四通八达并全部硬化。巉柳高速公路、宝兰铁路复线即将建成通车。通讯优势 境内有5000门程控话系统,并装备了数字无线通讯系统,建成了数字移动电话发射塔2座,已安装程控电话3200余部、移动电话1000余部,建成电话村10个,电话普及率达60%以上,通讯十分方便。人文优势 境内有各类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标准化小学10所、幼儿园1所,全镇轻壮年非文盲率100%。1999年实现了教育“双基”达标的目标。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文化站1个,科技服务站1个;有书画协会1个,会员23名,业余文艺演出队11个。完成了齐家坪、陆家崖、张家湾3村有线电视工程,其余各村正在建设中。乡镇企业优势 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89家,其中集体企业14家、私营企业22家、个体商业123个、个体餐饮业30个、省二级企业3家,省、市优质产品4个系列6个品种,支柱产业有造纸、建材、水烟、塑编、铸造、化工等。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特别是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建成兰州文章工贸有限公司、兰州鸿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兰州巨龙包装公司、兰州定元塑料薄膜有限责任公司、永丰塑料编织公司等一批大型私营企业,为金崖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5.4亿元,发放职工工资1800万元,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乡镇企业。建制沿革 榆中县金崖镇地处黄河一级流域宛川河中下游的榆中川西部,镇政府驻地金家崖村是历史上宛川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崖镇也因此而得名。宛川河流域,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就有原始居民繁衍生息,金崖镇政府上古时为羌、戎之地,后被匈奴占据。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县。“以河为境,累石 为城,树榆为塞”,因地处榆塞之中,故称榆中。隶属陇西郡,治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一说治所就在今天的金崖镇尚古城,金崖隶属榆中。 秦汉至隋唐,县下设乡,金崖所属乡里,已无考证。宋至元代,宛川一带曾被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元代蒙古族先后占领。
明代天下一统,金崖一带为太平里,清代金崖一带为丰和里、广积里。民国16年(1927年),将里改区,金崖一带为榆中县第五区;民国23年(1934年)12月,全县改区设乡镇,金崖一带第五区划为金崖乡,广积乡、东滩乡、什川 乡,随后又撤乡改区,金崖乡为第五区;民国25年(1936年),全县改划为4镇8乡,乡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金崖一带设为金崖镇,辖10保84甲。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全县设金崖等6个区公所,金崖区辖岳家巷、金崖、邴家湾、什川、接官亭、黄家庄、来紫堡、火家店8个乡。1958年2月将原属皋兰县的齐家坪、陆家崖、敬家坪、龙儿沟、张家湾、窦家营村划归金崖乡。1961年7月,成立金崖人民公社,稳定延续至1983年,其间,金崖人民公社下辖金崖、永丰、古城、梁家湾、齐家坪、陆家崖、张家湾、窦家营、寺隆沟、邴家湾、豆家岘11个生产大队。1983年5月,全中国撤销人民公社,金崖恢复为金崖乡人民政府,各生产、大队改称村名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金崖乡下辖11个行政村,66个社。1998年12月,金崖乡撤乡建镇,改称金崖镇。2003年12月,将原梁坪乡的大涝池、大耳朵、瓦子岘3村划归金崖镇管辖,至此,全镇辖14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基础建设 金崖地处兰州东大门,距兰州仅18公里、县城20公里,发展经济具有明显的城郊区位优势。是省、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