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
简介 绵竹大曲从金元至民国,是绵竹酒史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其特点是酿酒工艺的发展和酒业的兴盛,为绵竹酒的继承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出现了绵竹酒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绵竹大曲。
绵竹大曲又出称“清露大曲”,陆游在《海涵》中称“绵竹清露,大曲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吐泻、除湿及山岚瘴气”。其品质之优良当与自然条件分不开。绵竹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5.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97.7毫米,土壤中有机质高,微酸性土占68.07%。这种气候和土质正适合酿酒中的微生物繁殖发酵。工艺上于采曲、用料、用水、勾兑等关键环节都有新的创造。加之特有的玉妃泉低钠多锶,甘酣净冽,故绵竹酒酒质特优。至清康熙年间,绵竹大曲已达到“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的妙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酿造工艺。清翰林学士李调元宦游遗迹遍及半个中国,而对绵竹大曲情有独钟,自谓“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随之酿酒作坊也兴盛起来,而以朱、白、赵三家规模最大,且都集中在水好的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