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
地区特征 翠屏区具有五个显著特征:中国西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自古以来,翠屏区是川南地区通往云南、贵州直至东南亚国家的咽喉要道,古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长江上游的重要水陆码头,有“金三角”之称。随着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翠屏区作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境内有内昆铁路、宜珙铁路两条线纵横全区;公路国道川云中路穿境而过,内宜高速公路与成渝高速公路连为一体;长江水道千吨级驳船可直达上海;境内的宜宾机场属国家二级机场,可全天侯起降波音737客机,并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海口等主要航线。目前全区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由于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翠屏区已成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交易场所及物资集散中心,有较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带动潜力,在西部大开发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达的农业和初步规模的工作基础 翠屏区有广袤的肥田沃土,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全区农村所产的稻米、蔬菜、肉类、柑橘、葡萄、花生、茶叶、芝麻油、宜宾芽菜等众多优质农副特产品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信誉,远销祖国各地。全区农民人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8年全区农村经省政府验收成建制达小康。翠屏区是宜宾市的老工业集中地,辖区内有机械、电子、造纸、化工、化纤、军工、能源、酿酒、食品等众多国家大中型企业。区属企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增强,已形成机械电子、包装印刷、食品饮料、橡塑制品、皮革制品五大主要产业的工业布局。国有、集体、股份制、中外合资、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完备的城市功能和繁荣的商贸环境 翠屏区不仅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广阔农村,乡镇企业发达的郊区,更有商贸活跃、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城区。全区城乡通讯发达,直拨电话连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700多个城市,现在通讯网络已基本形成。水能、电力、煤炭、天然气各类能源充足。城市功能完备,拥有一批繁华的商场、商贸中心和宾馆。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区内有省级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旧洲工业开发区。还开辟了旧州、李庄、菜坝、象鼻四个民营经济发展园区,其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完善的配套服务措施,成为精明商家理想的投资地,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较强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翠屏区经过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56.6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四川省的县(市、区)中排名第12位,在丘陵类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良好的投资环境 90年代以来,翠屏区先后获得全国县级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四川省“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竞赛县级市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区属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翠屏区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
优越的自然条件,较好的发展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翠屏区的前景令人振奋。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4月到宜宾视察题写了“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宾”的重要题词,是对宜宾市和翠屏区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翠屏区所在的宜宾市将成为长江上游的一级中心城市,翠屏区将成为宜宾市的经济增长中心区,川、滇、黔的商贸核心区,长江上游资源开发的重心区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自然地理地貌 翠屏区海拔最高处805.5米,最低处254.5米,平均海拔530米,地势呈南北两翼高而中部低,总体由西向东倾斜,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槽谷、河谷、平坝五类形态。地理 白塔山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北面与翠屏山、七星山交相辉映,将宜宾城区紧紧怀抱,连接催科山,营盘山。地形 白塔山地形起伏、高山耸峙、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植物茂盛、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山水交融,苍翠秀丽,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在形态上得以添姿增彩,在内涵上被赋予深刻的文脉意义。风景 翠屏山位于翠屏区城区坝西面。因山势巍峨,树木苍翠,屏峙江岸而得名,人造森林3200亩,1984年曾评为全国城市中的第二大森林公园。主要资源水资源 翠屏区境内水资源丰富,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长江,长江黄金翠屏区工业水道由此开始。三江五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2.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0.9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00余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