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宗祠:
简介 《玉蜻蜓》 中国清代弹词作品。别名《芙蓉洞》、《节义传》。作者佚名。此作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白雪遗音》选辑了片断。后经弹词艺人陈遇乾请人增饰,有道光十六年(1836)重刻的《陈遇乾先生原稿绣像芙蓉洞》传世。内容概述 全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沈君卿寻访申贵升,长江遇盗,芙蓉洞团聚,后衣锦还乡等情节,内容亦荒诞不经;充满因果说教。艺人称为沈家书。后一部分以玉蜻蜓为中心事件,写申贵升私恋尼姑志贞,病死庵中,志贞生一遗腹子,为徐家收养,改名徐元宰,后元宰中试,庵堂认母,复姓归家。艺人称为金家书。两者内容情节无密切关联,而是强为撮合,虽不免封建伦常之说教,但描写豪门富室的腐朽奢侈,封建道德的虚伪,颇切中时弊。人物刻画生动,用笔老辣,是一部有影响的传统弹词曲作。剧情介绍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娶吏部尚书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华庵尼姑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于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归家,最后不幸病死庵中。此时志贞已身怀六甲,最后产下一子,取名申时行。志贞因畏人言,在申时行襁褓中裹上血书及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什活的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惊,竟将孩子弃于桥头。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过,便将其抱回扶养。不久豆腐店毁于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将孩子卖给苏州离任知府徐上珍(浙江东阳人),徐无儿子因而视为己出,即改名为徐时行,后又按徐氏排行取名为元宰。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六年后,徐时行得中乡试第一名,不久,徐时行将从东阳赴京殿试,此时徐上珍将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并告诉其身世。徐时行在血书中读出亲生母亲为法华庵尼姑志贞,遂在赴京途中转道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在婺剧中非常有名的“庵堂认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