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张公洞:
简介 宜兴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著名景点地理位置 有“洞天福地”之称的张公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南15 公里的盂峰山中,漫漫几千年,有多少善男信女、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甚至天子贤臣仰慕洞天福地的山山水水,而在此驻足盘桓、虔诚朝圣、吟咏抒怀。景区历史 春秋战国时,老子亲传弟子庚桑楚不愿做官,隐居在此潜心修道,道成仙去,并著有《洞灵真经》九篇。此洞因而得名“庚桑洞”,并成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书《白龟经》云:“天下福地七十有二, 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
汉代,张道陵出生在宜兴,年轻时就在洞灵观修道,后来到江西龙虎山创立“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早在唐代之前,张果老便在洞灵观修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吃了盂峰山中的千年何首乌,骑驴仙去。因张道陵和张果老先后在次修道,因而又名张公洞。旅游开发 1919年,宜兴旅游事业的开拓者储南强先生开始整修张公洞,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与善卷洞一起于1934 年11月11日对外开放,两洞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国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75年来接待海内外游客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