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乡:
康乐乡地貌1、四川省万源市康乐乡乡镇概况 位于万源市西北角,距城区80公里,东邻虹桥,南接竹峪,西靠通江县朱元、什字乡,北与陕西省镇巴县仁村乡接壤。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现有889户,3226人。有耕地3191亩,其中:田1918亩。2005年全乡GDP 1175.8万元。2006年全乡GDP达到812万元,人均GDP2540元。基础建设 康乐乡境内一条乡道公路(竹峪镇—康乐乡)横穿庙坝村至乡政府所在地,公路通村率为20%,村社通车里程6公里;程控电话安装175余门;农村住户通电率100%。全乡有规范学校3所;设施齐全的卫生院1所。经济发展 该乡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边远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土豆为主,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的骨干产业—养殖业,以饲养生猪、山羊、牛和小家禽为主,其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二是种植耳菇、天麻、干果及三木药材;三是劳务收入,全年外出务工人数近千人。粮食总产量1754.3吨。2、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 乡镇概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1]位于县城东部46公里处。东靠马蹄乡,西接大河乡,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毗邻,北于临泽县、张掖市接壤。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69公里,总面积242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住着裕固、藏、汉、蒙古、土、回、东乡7个民族,农牧民共1036户,3711人。境内驻有宝瓶河牧场,康乐林场、寺大隆林场。历史沿革 康乐乡以驻地康隆寺而得名。解放前,系裕固东八个马家,十五个马家(大头目)、四个马家、罗儿家、杨哥家、五个部落聚居区。解放后建政为张掖县十一区,1954年归肃南管辖,名曰康乐区,1958年改制为泉源公社,1962年恢复康乐区建制,1967年更为继红区1970年更名为康乐区。2004年12月全县进行大规模区划调整后,撤销原区建制,成立康乐乡。地理水文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底,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南部拉盖梁将全区隔为前山和后山地区,前山较平缓,后山较陡峻,平均海拔2625 米左右,气候前后山各异,前山属半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后山属湿润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70-120天,年日照2683小时,年降雨量250-350毫米。主要河流有大长干河、小长干河、寺大隆河、梨园河、白杨河、石窑河、泉源河、康隆寺河、椤基河、海牙沟河等。自然资源 全区山地植被较好,草原大体属草甸草场、草原草场、半荒漠草场,草原面积268万亩,可利用草原220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马鹿、白唇鹿、獐、熊、猞猁、豹、貂、青羊、蓝马鸡、雪鸡等,中药材有雪莲、大黄、黄莲、香茅草等。矿藏已初步探明有煤、铬、铜、铁、铅锌、石膏、白矾、玉石、石灰石等。名胜古迹 文物名胜古迹有红西路军石窝会议遗址、康隆寺、转轮寺、58年土法炼钢炉遗址等,并有风景独特的草原风光、原始森林和丹霞地貌等丰富的旅游资源。#bk-album-collection-box-1826995{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