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横山白龙观:
地名由来 武进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三国吴大帝孙权崇尚武功,曾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武进新天地喷泉夜景于嘉禾三年(234年)诏复丹徒为武进,取以武而进之意,故名。武进的命名,表现了孙权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英雄气概。历史沿革 武进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武进已形成原始村落。春秋战国时期武进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县,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区置武进县,永嘉五年(311年)改称晋陵郡、县。此后,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数易其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进、阳湖两县,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合并为武进县。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解放,武进县城析出建立常州市。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武进属常州市管辖。1993年7月18日武进县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湖塘镇。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成为规划建设中常州特大城市的南翼。地理位置 武进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濒太湖,衔湖(西太湖),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城区、新北区,总面积1 246.6平方千米。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平原占总面积的99%,其中水域占总面积的27.4%,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区有耕地4.07万公顷。自然资源 武进位于亚热带北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植物资源丰富,东部雪堰、潘家低山丘陵地区盛产茶叶和桃、梨、葡萄等水果。境内有滆湖(西太湖)、阳湖、宋建湖等自然湖泊,河港汊荡纵横交错,淡水渔业资源丰富,适宜于鱼、蟹、虾、蚌等水产养殖。矿产资源主要有郑陆的石膏矿,焦溪、新安等地的白泥、紫砂、陶土等,潘家、芙蓉等地的优质矿泉水。地域气候 气温 2007年,全区平均气温17.28℃,比常年偏高1.48℃,属偏高年份。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为4℃,比常年偏低0.4℃;春季平均气温为16.9℃,比常年偏高2.2℃;夏季平均气温为27.5℃,比常年偏高0.8℃;秋季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0.6℃。全年中1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气温正常,8月、12月显著偏高,2月、3月、5月异常偏高。全年最高气温≥35.0℃的高温日14天,接近常年。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月25日;全年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月7日。
降水 2007年,全区降水量1 117.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25.6毫米,属正常年份。其中冬季降水量181.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53.3毫米;春季降水量199.3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73.5毫米;夏季降水量613.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135.9毫米;秋季降水量193.1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41.0毫米。3月、9月、10月正常;1月、2月、4月、5月、6月、8月、11月为偏少;12月为偏多;7月为异常偏多。全年日降水量极大值为167.5毫米,出现在7月4日。梅雨从6月21日开始,7月24日出梅,梅雨日为33天,梅雨量453.2毫米。5月8日、5月24日、7月4日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日降水量分别为89.7毫米、55.4毫米、167.5毫米。2008年1月26~28日暴雪,常州最大积雪深度为38厘米,其中武进的积雪深度创全区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