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
起义背景 民国初年,河南省农村灾荒严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饥民﹑乞丐成群。白朗与李鸿宾﹑宋老年等绿林头目联合﹐被推为首领。他们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队伍很快发展至五六百人﹐活动于豫西广大农村。起义经过 1913年夏﹐白朗乘北洋军调离豫西南之机﹐率众攻破唐县﹑禹城﹐声势壮大。二次革命爆发后﹐白朗于9月南下﹐夺取湖北枣阳﹐占据县城十一天。11月又攻占宝丰县城。191《白朗起义》相关书籍4年1月﹐白朗率领两千人﹐消灭了进入豫西的官军﹐越过京汉铁路﹐接连攻破光山﹑潢川﹑商城及安徽省六安﹑霍山等县城。袁世凯将张镇芳撤职﹐派陆军总长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调集两万多人进行围剿。白朗在霍山突破北洋军的包围﹐于3月7日一举攻克湖北老河口﹐歼敌两千余人。1913年7月,“二次革命”前夕,起义军接受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先后攻克唐河、禹县等地,声威大振。9月,起义军发展到二千余人,攻入湖北。随后复入河南,在均县、鲁山、宝丰等地,与鄂、豫、陕三省联军激战。
10月,陕西陆军团长王生歧率部参加起义军。入冬,起义军发展到近万人,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袁世凯急忙调集三万人马进行“围剿”。起义军避实击虚,突围东进。至1914年1月,连克河南光山、商城等地,进入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