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青:
地理位置 巴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面积1032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1万。辖2个区,12个乡,161个村民委员会。
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吐蕃王朝时期称该地为松比东布琼,受象雄郭比诸侯及松比管辖。元代属元朝皇帝任命的霍尔王领有。明代归属四川。清朝为三十九族部落之一,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清中央政府井派有官员驻扎。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膏宗。西藏和平解放后,1954年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益塔塘。地质地貌 该县地处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 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山、吾尔膏拉山.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 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雪灾、水灾、鼠灾等。矿产资源 已知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铬等。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冬虫夏草、贝母、知母、大黄、黄连等。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白唇鹿、獐子、黄羊、岩羊、旱獭、水獭、高原兔、狐狸、猞猁、熊、狼、材等,其中白唇鹿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主要鸟类有天鹅、水鸭、雪鸡、贝母鸡、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