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
区域概况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是红塔区与通海县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6%。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属珠江水系。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2005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1.9℃(5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0.5℃(3月5日)。全年日照时数为1947.5小时,日照率为44%。霜降从2004年11月27日始至2005年2月26日止,共93天;全年降雨170天,降水量814.3毫米。历史沿革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玉溪市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撤销了府、州两级建制,由省直接管辖县,新兴州的建制被撤销,改为新兴县,管辖范围与原来的新兴州相同。民国2年(公元1913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又改名为玉溪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县人民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83年9月9日玉溪县改为玉溪市(县级),1998年3月15日,原县级玉溪市随玉溪地区改为地级玉溪市而改为红塔区。人口和民族 2008年末,红塔区总人口416693人。其中,汉族人口357012人,占总人口的85.68%;彝族人口40479人,占总人口的9.71%;回族人口9151人,占总人口的2.2%。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2月底,红塔区管辖9街道办事处2民族乡:玉兴路街道、凤凰路街道、玉带路街道、北城街道、春和街道、李棋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高仓街道、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