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云南天气 > 昭通天气 > 大关天气
  • 白天
  • 小雨转阴
  • 4°C
  • 无持续风向
  • 夜间
  • 小雨转阴
  • 2°C
  • 无持续风向
  • 紫外线指数:极易发,寒冷潮湿,易发生感冒。
  •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 穿衣指数:不宜,有雨,雨水和泥水会弄脏爱车。
  • 更多生活指数>>
云南昭通大关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5月1日 星期四白天小雨转阴高温 4°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小雨转阴低温 2°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2日 星期五白天阴转多云高温 11°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阴转多云低温 2°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3日 星期六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12°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2°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4日 星期日白天晴转阴高温 13°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晴转阴低温 1°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5日 星期一白天阴转小雨高温 7°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阴转小雨低温 2°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6日 星期二白天阵雨转小雨高温 12°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阵雨转小雨低温 2°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7日 星期三白天高温 8°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3°C无持续风向<3级
云南昭通大关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极易发,寒冷潮湿,易发生感冒。
  •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 穿衣指数不宜,有雨,雨水和泥水会弄脏爱车。
  • 洗车指数最弱,辐射弱,涂擦SPF8-12防晒护肤品。
  • 运动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大关: 大关县概况  大关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位置面积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3度43’一104度07’、北纬27度36’一28度15’之间。总面积1,724,77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区占13.1%,矮二半山区37.3%,高二半山区33.9%,高寒山区15.7%。东西横距43.7公里,南北纵距73.2公里。东北与盐津县接壤,东南与彝良县毗邻,南面和昭通市接界,西北与永善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翠华镇,距省会昆明市534公里,距地区行署驻地昭通市69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221公里。1984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5人。建置沿革  大关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居住。古为滇川交通要道,秦开“五尺道”通“西南夷”就经过这里。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为健为郡辖地。蜀汉及西晋为朱提郡县地。东晋至宋、齐为南广郡地。隋开皇中属恭州,大业初入开边县。唐初为曲州地。唐南诏时为部地。宋大理时为乌蒙部地。元为乌撒乌蒙宣慰司乌蒙路,录属云南行省。明为乌蒙府,改隶四川。清正五年(1927年)“改土归流”后,仍隶云南。正六年(1928年)设大关厅,属昭通府。民国2年(1913年)改称大关县,直属省;民国32年(1943年)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0年4月大关解放,属昭通地区。 大关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地处我市腹心地带,幅员1692平方公里,辖6镇3乡,78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7万余人,有苗、彝、回等15种少数民族。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立体气候明显。全县险关重叠,关镇坚固,“大关”因此而得名。县人民政府驻翠华镇。大关景色中华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县境永康、天星等处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刀、石斧、石锛等文物说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1964年在县城北25公里处发现岔河东汉岩墓群,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铁器、陶器、古货币等近千件,证明大关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县地归属  夏、商属梁州之域,周为窦地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关为秦蜀郡辖地。大关县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县境届犍为郡朱提县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犍为南部朱提县地;东汉永初元年(107),属犍为属国朱提县地;蜀汉建安十九年(214),在原犍为属国的基础上,设置朱提郡;建兴三年(225),“蜀汉朱提郡领朱提、汉阳、堂琅、南昌、南广五县,治朱提”,朱提县辖今昭通、鲁甸、彝良、大关、永善等地。西晋泰始六年(270),县境属益州朱提郡朱提县地;太安二年(303),属宁州朱提郡朱提县地;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属宁州朱提郡辖地直至南梁。梁太清二年(54s),南梁王朝终止派遣宁州刺史,宁州地区为爨氏“窃据”。县境荒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宁州军事后。将宁州改为“南宁州”。此时,大关属南宁州朱提郡地。隋开皇四年(584),大关属南宁州总管府恭州辖地。唐武德元年(618)置协州,领东安、西安、湖津3县,西安县治所在今大关县青龙乡双河场老街;湖津县治所在今大关县天星乡火烧寨。这是今县境置县的开始。后从协州分置靖州统靖川、分协2县,城址分别在今县境悦乐坝和翠华老城。唐南诏时.今县境为,属拓宋大理时,县境属乌蒙部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乌蒙路隶云南行省,乌蒙路(今昭通)辖归化州(今大关县)、土僚长官司(今盐津县),此时,县境属云南行省乌蒙路归化州。不久乌蒙路改为乌蒙军民总管府,后又改为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撤、乌蒙宣慰司,领有乌蒙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关县地归属未变。顺帝至元元年(1335)九月.诏以乌撒乌蒙之地隶四川行省.县境随属四川行省乌蒙路辖地。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关属四川布政司乌蒙路辖地。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置乌蒙路指挥使司,不久即改为乌蒙府,隶云南布政司,今大关县地屑云南布政司乌蒙府辖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乌蒙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县境又属四川乌蒙府辖地。大关县历史  清雍正五年(1727)诏乌蒙、镇雄二府归滇辖。县境归属云南省乌蒙府辖地。雍正六年置大关厅,设通判驻其地,这是县境正式称“大关”之始。“大关”得名凡有四说,一说以今县城南之栅子门灵官岩山高箐深,负山面水,峭壁干仞,地势险要,是滇川通道军事要冲,一大关锁而名;二说以境内地形有险可守,关隘重叠,故名;三说以“五尺道”上石门关得名;四说以境内大小关口的总称命名。以上四说各异,但均以全县地势险要,关口众多,关寨重叠,关隘险峻为来源,故“大关”以地形得名无疑。   中华民国2年(1913)改称大关县。初属滇中道,后废道,直属于省。民国6年将县境黎山以北划出14乡新设盐津县。民国32年大关县改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大关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