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
简介 永胜地处长江上游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县城永北镇,东离四川省攀枝花市174公里,南距大理市199公里,西到丽江城103公里,东南至昆明市516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3839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73人,占总人口的7.5%;农业人口355324人,占总人口的92.5%;少数民族总人口1211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6%。县情概况 永胜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永胜县地处滇西北丽江市的中部地区, 距省会昆明市516公里。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松坪乡境内发现了“云南白猴”;金沙江围西折东贯南部地区出境,鲁地拉电站、龙开口电站和正在建设的金安电站等三座大型电站坝址呈梯字分布在流经本县的215公里江段上;金沙江沿岸,旱坪众多,气候干热,是一块待开发的黄金宝地。 在中部断裂带上的程海镇境内,宝石般镶嵌着美丽的程海——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目前唯一一个)能自然生长螺旋藻的地方;美丽的程海湖畔,凤羽山下,曾是韶山毛氏与永胜毛氏同一始祖——毛太华——生活三十余年并留下后裔的地方;在县城西北部,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场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遗址——红石岩古地震遗址。永胜县总面积509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2004年统计)。永胜县县人民政府驻永北镇,邮编:674200。代码:530722。电话区号:0888。行政区划 永胜县辖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永北镇、仁和镇、期纳镇、程海镇、三川镇、羊坪彝族乡、六德傈僳族彝族乡、东山傈僳族彝族乡、东风傈僳族乡、涛源乡、片角乡、光华傈僳族彝族乡、松坪傈僳族彝族乡、大安彝族纳西族乡、顺州乡。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永胜县为遂久县地,属越西郡,首府设在至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直至东汉。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设置郡县,将遂久县改属云南郡,首府在今大理州。东晋时名姑复县,仍属云南郡,直至梁、陈。唐武德七年(624年),置靡州,属姚州都督府。唐贞元十一年(795),南诏设置北方赕,后改名成偈赕,先后属剑川和铁桥节度。后晋石敬塘天福二年至南宋末年(937—1277年),设成纪镇、善巨郡,属大理国。 曾任大理国王的高升泰的子孙,世代镇守此郡,统治时间长达800余年。永胜县元朝初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施州(辖今永胜、华坪两县及四川攀枝花部分地区),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称北胜州,属丽江路宣抚司。“北胜”一名的来历为:忽必烈从甘肃出兵,自北而来,到大渡河兵分三路,进攻大理,其中一路首先占领永胜,以自北而来,首战取胜之意,取名 “北胜”。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北胜州为府,管辖金沙江东岸的北胜、永宁、蒗蕖、顺州等地,仍以高氏为知府,属丽江路管辖。
明洪武十五年(1 382年),征南大军进云南,土酋高、章、子氏降明。开初,仍以北胜府治理。十六年(1 383年),改北胜府为北胜州,降章氏为北胜州副同知,高氏为北胜土知州,属鹤庆军民府管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云南行都军民指挥使司,实行“改土归流”。除管辖北胜、永宁、蒗蕖、顺州外,又在永胜县城区、三川坝(金官、梁官)、南区(今程海、期纳、涛源、片角等乡镇)推行“寓兵于农”的屯田制,分设千户所5个, 百户所50个, 以及前后马军、黑伍、东西马场。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属云南省布政使司,从此不属澜沧卫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