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井镇:
地理位置 闾井镇位于岷县县城东部。距县城72公里,地处东经104°33′,北纬34°19′。东靠锁龙乡,闾井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西接申都乡,北邻蒲麻镇,南与宕昌县八里乡接壤。面积503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闾井村。历史沿革 解放前为闾井镇,解放后设闾井区政府,1958年成立闾井区闾井公社,1969年与八郎、小林公社合并成立了闾井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闾井乡,2000年更名为闾井镇沿用至今。行政区划 闾井镇以五户一比,五比一阁,仿效井田制而得名。现辖24个村委会,1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97户,农业户6903户、总人口32104人,农业人口31640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31841人,占总人口的99.2%,回族占总人口的0.8%。自然环境 闾井镇本镇位居陇南山地的接壤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山多沟,平均海拔2600米,年家庄海拔2800米。境内大山纵横,其中黄金山、郎渡滩水草茂盛,有饲养放牧的独特条件,岷山种畜场就设在该镇。渭河较大支流闾井河,流量随季节变化,一般每秒为4立方米,有发电和灌溉之利。河内盛产味佳色美的闾鱼(鲤鱼),闾鱼有五脏和胡须,可谓奇鱼。相传明代岷州官员曾向当朝皇帝进贡过闾鱼。茶马公路穿境而过。古老的地轱辘车是高原山区农家用的较好的运输工具,至今仍在使用。气候状况 本境气候高寒,年平均气温为4.4℃,无霜期为101天春秋相连,基本上没有夏天,年降水量多,达640毫米,雹灾严重,有时有鸡蛋大的冰雹,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经济发展 全镇耕地面积有83550亩,人均占有2.68亩,是全县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乡镇。草原面积45000多亩。土壤系黑洼泥、大黑土,土质肥沃。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蚕豆、燕麦、青稞、洋芋、油料等。其中蚕豆、蕨麻猪、油料等闻名省内外。素有"粮仓、油库、肉架子"之说。2003年粮食总产12413吨,洋芋产量9980吨,药材总产530吨,农、林、牧、渔总产值5295万元,农业增加值3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2元。林口、古浪坝盛产冬春夏草。郎渡滩草原盛产鹅绒委陵菜(蕨麻)。附设机构 现有医院1所,医护人员26人,村村有医疗所。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3920人。该镇是东山区农副土特产主要聚散地,每年有传统的"六月会",吸引着县内各乡镇和邻县的商客交换产品,促进商品流通。兰州军区直属的闾井军马场。特色产业 冬虫夏草1、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一味名贵中草药,主要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高寒阴湿丘陵山区,3—4月间采收。其性温味甘,归肺,能益气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特别对癌症、高血压、肺心病、肾衰、妇科病疗效显著。闾井地区生长的虫草产量大,质量好,药用价值很高,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年交易额在300万元以上。
2、蕨麻。又称“小人参果”,其皮色棕黑或棕黄,瓤白味甘质实,生长在路边,地埂等二阴山地。2月中旬至4月间采挖。既能补脾壮阳,又能补脑安神延年,特别适用于熬粥食用,属绿色保健稀有食品。为补益之良方,食疗之佳品,馈赠之重品,闾井为盛产地,年交易额在2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