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坝镇:
甘肃省康县阳坝镇【概况】 位于康县城东南39公里处。东邻托河乡,西接武都县裕河、五马乡,南与太平乡及陕西省宁强县交界,北同两河镇及铜钱、三河坝乡毗连。面积284平方公里。人口6386。镇政府驻上坝村。【历史沿革】 以地处阳坝而得名。建国前设阳坝镇,建国后设立阳坝区。1958年成立阳坝人民公社。1983年改阳坝公社为阳坝乡。 1985年改乡为镇至今。现辖阳坝居委会以及阳坝、上坝、阴坝、大沟、小沟、前山、龙潭、宋家沟、五颗石、新寨、叶子坝、油房坝、庄窠里、刘家坝、干河坝19个村委会,258个自然村。【自然与经济】 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阳坝河自西北向东南贯流全境,三河坝河流经境东北部,利于灌溉。境内最高点馍馍山海拔2430米;最低点龙潭村海拔760米,属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湿,雨量均匀,利于以发展农业和林业,耕地1.15万亩,其中水田766亩。土壤有大黑土,黑黄土、沙岩土,多呈酸性,疏松肥沃。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并有少量水稻、黄豆、红薯。经济作物及林副产品有茶叶,木耳、天麻、棕片、生漆、蜂蜜、花生、苹果、蜜桃、板栗、枇杷等;还产银耳、猴头、香菇、中化猕猴桃。此地为康县茶叶、木耳、天麻的主要产区。茶叶加工已实现半机械化,年产达1万多公斤,茶味纯香,色泽浓酽,销路广远,阳坝牛蹄大腿壮,体健力足,为本地名畜。境西部有原始森林,树种繁多,年采伐量5000多立方米;林中有多种动物,并有金丝猴、羚牛、云豹、林麝、长尾雉、兰马鸡等十几种珍禽异兽;林内有野生黑白木耳、香菇、猴头、竹笋等以及灵芝、猪苓、金耳环、天南星等药材。水产有水獭、娃娃鱼等。因而阳坝素有“万宝山”之称。境东部多丘陵,俗称“乱山子”,其山形地势奇特,数百座砂岩土丘突兀于郁郁丛林之中,居高远瞻,形若揭开笼的馒头。境内有阳坝铜矿、阳坝林场,还有多种经营试验推广站、茶叶加厂等。【交通】 境内有康阳公路和阳燕(燕子砭)公路,另有阳太(太平)、阳梅(梅园)二条乡村林区公路。阳坝河上建有人行铁索桥2座。交通较便利。【文教卫生】 现有中学1所,小学19所,有中心医院1所,医疗站19所,3所私营中药店。震不跨的政党委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在“5·12”大地震中,90%房屋垮塌损毁,但党组织却从第一天开始,就领导带头捐款奔波活跃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受灾的群众都说:“阳坝有一个震不垮的镇党委。”
大地震当天,镇里就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红纸告示贴在了墙上,定心丸吃在了百姓的心里。10个“到位”立即启动——组织领导到位,群众疏散安置到位,伤员抢救护送到位,道路抢修疏通到位,救灾物资调运储备到位,群众生活安排到位,电力、通讯设施恢复到位,灾情摸底上报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灾后重建工作措施到位。 5月12日14时28分,阳坝震感十分强烈,道路、电力、通讯中断,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灾情十分严重。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0个“到位”首先是组织领导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