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坝镇:
基本情况行政区划 全镇辖29个行政村114个社,分别为:郑沟、强沟、麦川、山岐、范寨、马寨、乔集、南义、张杜、北沟、何坝、黄江、草坪、蔺集、李宋、安峪、刘集、杨尧、鱼山、大石、铁古、冯茂、柴石、杨付、刘沟、大池、野麻、河口、李子坪。资源状况 何坝镇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全镇大力发展半夏、洋芋等特色产业,累计投资1100万元在全镇种植半夏1100亩。在安峪村投资151万元建成164亩、预计收益1100万元半夏示范园区一个,涉及带动周边农户51户。为了规范半夏种植,组织成立了以半夏种植大户鲁公直为会长的和旺半夏经营组织,发展会员达104人。依托半夏经合组织,何坝镇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对农民进行半夏种籽筛选、种植、田间管理等方面科技知识培训,仅今年以来就举办培训6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达235人次。为了使全镇马铃薯生产形成规模,何坝镇于2007年9月注册成立了“西和县何坝镇马铃薯产业协会”,并引进定西马铃薯储藏窖建设技术,建成藏量800吨的马铃薯储藏窖一个,2008年在何坝麦川村坝区建成千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一个,面积达983.5亩,涉及马寨、杨尧、何坝、鱼山等4个村487户农民。在杨曲湾建成万亩马铃薯丰产示范园区一个,园区内种植马铃薯10483多亩,涉及何坝、乔集、南义、张杜、李宋、黄江、草坪7村,1878户。招商引资与在建项目 何坝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党建示范乡镇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以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在百年不遇的5.12地震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重建家园。按照党委“一主五副”(即: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半夏中药材、畜牧养殖、油菜种植及加工、经济林果、蔬菜为副)的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麦川坝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何坝村中心商贸区、黄江水库、香山生态旅游区。
以麦川村为龙头的麦川新农村长廊在镇村两级的不懈努力下已初具规模,麦川村累计投入资金98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717.5万元,完成排水渠2530米,三改一建80户,乐民工程22户,小巷道治理1600米,河堤1500米,电网改造12.5公里。新修三层综合办公楼一幢,解决284户人畜饮水问题。硬化通村公路1.5公里。产业结构投资269.5万元,种植半夏100多亩,发展良种养殖户100户,建成年出栏1000头瘦肉型养猪场一处,獭兔养殖场一处,养殖獭兔6000多只;种植优质马铃薯500亩,发展优质核桃1620亩,绿化荒坡栽植落叶松750亩。劳务输出350人次,创收2100万元;投资150万元,年产量1500万块的村办机砖厂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产值达525万元。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杨尧村27户、北沟村58户异地搬迁与灾后重建相结合,正在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