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
介绍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另一处海宁潮图1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历史 钱江观潮始于唐,盛于宋,海宁观潮自明清以来也有400多年历史。古之观潮以杭州江干三郎庙一带为最盛,宋代以后,由于河道的变迁,观潮最佳点逐渐东移至海宁境内。海宁潮以其潮高、多变、汹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海宁潮一日二次,昼夜间隔12小时,一年有150多个观潮佳日。自明清以来,海宁民间一直都有农历八月十八观潮的传统习俗,这一日,游客云集,热闹非凡,海塘上更是出现“江潮人潮两相涌”的壮观;现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期间都举办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自2000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联合直播钱江涌潮后,海宁观潮更是名声大振,“天下奇观”海宁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景区概况 海宁潮也称“钱塘潮”、“钱江潮”、“浙江潮”,以每年农历八海宁潮图2月十八在海宁盐官所见者为最著。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潮位最高达9米多,江潮的形成主要是天体引力及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所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体引力特别强,易形成大潮。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前宽后窄(入海口最宽处100公里,而至海宁盐官仅3公里左右),加上江口有巨大的平浅沙滩。潮水拥至此处江槽骤缩,江底迅速抬高,流速加大,能量高度集中。同时,受到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当与前面返头潮相撞时,遂成“万叠云继起,千寻练不收”之势。景区形成 海宁潮雄奇壮观,这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海宁潮图3形所形成的。当月球面向地球时,月球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抬起,形成涌潮,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要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日的潮水最大。另外,当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景区历史 钱江观潮始于唐,盛于宋。海宁的观潮盛于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并以盐官宝塔一盐官宝塔线潮著称。这些年,随着围垦海涂和钱塘江流沙的淤积。
唐宋时,杭州潮势最为壮观。清乾隆中期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江潮扑北,盐官就成为得天独厚的观潮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