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乡:
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新庄乡简介 新庄乡(Xin Zhuang Xiang)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54.4%。面积5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新庄乡4.4平方千米。辖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吉仓、中滩、尕庄、红石崖、兰龙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新庄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新庄乡,1956年设新庄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庄公社,1984年复设新庄回族乡,1985年又改为新庄乡。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7号文批复:撤销新庄乡,设立新庄镇。地理环境 新庄乡总面积54.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6366.67亩,其中耕地面积28650.5亩,人均耕地2.04亩,总耕地面积中有水浇地8681.2亩,山旱地1624.3亩,属半浅山半川水地区,海拔2500—3900米,年平均气温3℃,年降雨量550毫米,年日照时间2685小时,无霜期101米,适宜种植小麦、蚕豆、油菜、马玲薯、反季节蔬菜等作物。河东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27线擦西边通过,北川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东北环山,且山高坡陡,南北是一条平川,交通便利,川水各村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新庄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新庄乡,1956年设新庄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庄公社,1984年复设新庄回族乡,1985年又改为新庄乡。经济发展 大通县新庄乡在经济建设方面突出温棚蔬菜、养殖业和劳务经济发展,至2005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458.54万元增加到2153万元,年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胡萝卜种植基地2000年的47万元增加到129万元,年均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70万元增加到202.2万元,年增长6.9%。新庄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580.57元增长到2413.06元,增长65.5%,年均增长13.1%。
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局面。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7.4%,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的54%,经济作物种植增长明显,加大对黄芪胡萝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亩产经济作物产值均超过800元。温棚蔬菜种植规模加大,新庄乡温棚种植始于“九五”期间,成型于“十五”期间。“九五”期间,几户温棚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不成规模,“十五”之初,实施各项惠农政策、温棚数量增加,到2005年底,共有温棚240栋,其中台其庄规模连片棚94栋,新庄村规模连片棚131栋,温棚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1年开始,养殖业发展出现良好态势。以中滩、兰隆、红石崖等村的家庭养殖大户为榜样,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至2005年底,奶牛存栏已达到2700头,与“九五”相此增加了70%。以上山、下山、李家山村为重点,大力提倡发展牛羊育肥工程,家禽存栏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了12%,牛羊育肥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舍饲养殖量达7000头(只)。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工程,完成成片造林2300亩,退耕还林(草)930亩,天然林保护900亩,封山育林2000亩,新庄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 1、“十五”期间,新庄乡共争取省市资金184万元,完成李家山道路修建新庄中心小学6.6公里,上、下山道路修建6.6公里,新庄村道路硬化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