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寺:
简介 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招隐山腰,最初由南北朝著名艺术家戴颐的私宅改建而成,原在山上,五代时移至现址。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期间毁于火,以后重建。寺内有大殿、读书台、增华阁、虎泉亭、珍珠泉等名胜。附近花木繁茂,尤以秋天红叶最为美丽。招隐山远隔尘嚣,清幽断俗,历代文士名流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在此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住此地四十余年,自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顒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游弦》、《广陵》、《止息》三部千古绝唱,宋武帝刘裕屡加诏聘,戴顒均拒诏不出,故称为招隐寺。招隐山展示了古城镇江特有的隐士文化风采,成为中国隐士文化的圣殿。景点介绍 镇江南山风景区最大的一个景区就是招隐寺。招隐寺雄踞于一片葱茏之中。从南朝到北宋,这里曾经隐居过三位名人:南朝时宋朝的大音乐家戴顒、南朝时梁朝的太子萧统、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招隐寺的山门是一座牌楼,上书“城市山林”四个大字,它便是招隐寺北宋四大书画家(另三人为苏轼、蔡襄和黄庭坚)之一的米芾的真迹。米芾,也称米南宫,他曾对石头下拜,故人称“米癫”,取癫狂之意吧。他与他的儿子米友仁从襄阳来到镇江,深深地被南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南山整整生活了四十年,南山的美景给了米芾创作的灵感,他在此独创了“米氏云山流派”。
在进山的山道上,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有上额、下额,外联、内联。上额是“宋戴颙高隐处”几个字,讲的是戴颙第一个隐居在此;下额“招隐”的来历是这样:戴颙才华横溢,在音乐和雕塑上有十分深厚的造诣,宋武帝刘裕对他极为赏识,屡次招他出山做官,但戴颙拒诏不出。一招一隐,便有了“招隐”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