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
乡镇概况 里水镇重视民营和外资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朝着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里水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1000多 间,这些企业行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多元化,以袜业系列、金属制品系列、木制装饰材料系列、空调电器系列、化工医药系列、制鞋业系列为主,整体上保持了较 快的发展速度。1999年,镇内超10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镇内第三产业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商贸流通、饮食、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为主,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使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呈现一派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景象。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认真贯彻“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 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同求安定,共促繁荣”的方针,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吹拂家家户户,出现了佛山市“十 佳文明村”榜首——里水村等一批先进典型。1999年9月,里水村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村镇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教育是一项先导性基础产业,全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1997 年获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两基教育”先进镇的光荣称号。镇内的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福利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大潮相伴而生,成为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被国家十一个部委定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7个,广东4个);还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 一(1997年挂牌)。历史沿革 里水镇,是一块古老、传奇、而又富饶的土地。千百年来,珠江三角洲的西江支流,里水镇川流不息,滋润了里水丰收的大地,哺育了里水传奇的文明。考究历史,里水原名郁水,其原因有二:一为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境内,北江支流横亘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里水的河道多为弯曲,有“九曲十八弯” 之说: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凤书,原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继出1名进士、4名举人。兴建了3间书院 ——里水的同声社学、丰岗的凤歧书院、邓岗的崇正书院。文人学士,多来此讲学,因此,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便成为文化鼎盛之乡,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现存的里水八角右亭,创建近500年,为南海古亭之冠,省重点保护文物。有古庙门联为证:“郁水长流光庙宇,落霞反照耀乾坤”。历史匆匆而过,改革创新篇章。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使里水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如日高升,旧貌换新颜。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如今“立足家乡创大业”;一次次智慧型的顽强拼搏,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创业故事,一首首昂扬激越的文明乐章,里水人,正为乡梓创造了一轮又一轮的灿烂与辉煌!交通运输 里水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地处佛山东北部,东与广州接壤,南距佛山市中心里水镇主帅庙10多公里,坐拥两大中心城市的资源辐射,对广泛接受广州、佛山产业转移,具有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镇内广佛高速公路、佛山“一环”快速干线、珠二环高速公路、广州华南快速干线第三期以及其它纵横交错的公路干线构筑了完善的交通网络,距广州国际新机场20多公里,到广州火车站、三山集装箱港和平洲客运港仅需20分钟车程,交通方便快捷,货物进出口畅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经济产业 在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里水镇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社会事业和经济里水镇全面发展。2001年,里水镇经济总收入74.8亿元,年均递增7.72%,其中工业总 产值为64.09亿元。里水镇各项税收3.15亿元,农民和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分别为7200元和13780元,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2548元。2008年上半年,里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07.5亿元,同比增长22.4%。2008年上半年,里水共引进新项目125个,其中超千万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额21.5亿元。农业发展 农业特色显现。总体规划7000亩的万顷洋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当前里水镇农场发展集约化、产业化、规模 化、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典型。农业园区化、股份化、产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得到稳步推进,“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万顷洋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因此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被省农业厅、水利厅和科技厅分别授予“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广东省现代化水利园区”和“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的称号。农业上除了较好的完成了粮食、蔬菜、优质鱼的种养任务外,还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入高值、优质品种:珍禽、观赏鱼、高值花木等,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工业发展 工业根基雄厚。现有民营企业2000多家,初步构筑起以高新技术产业里水镇为依托,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了家用电器、医药化工、五金机械、汽车配件、鞋袜等具一定实力和特色的优势产业、支柱行业,造就了一大批实力雄厚、效益 显著、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型企业,拥有“志高”、“黄包车”、“宝力杀”等一批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也为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协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特别是袜业、机械、汽配等行业构筑起较为完善的产业群。第三产业蓄势待发。镇内第三产业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商贸流通、饮食、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为主,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群。社会事业 里水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省文里水镇农场明单位”、“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多媒体网络的架设,确保了与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金融、电信、服务、饮食等产业发达,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同时,狠抓环境现代化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升了整体城市竞争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投资环境。教育概况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里水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里水镇里水中学有小学二十二所,初级中学三所,高级中学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所,里水镇有教职工878人,中小学生15400多人。此外还有幼儿园二十二所,在园幼儿2238人。里水镇26所中小学的设施设备均符合省规定的标准。上等级学校8间,占学校总数30.8%,其中省一级学校一间,广东省成人文化技术示范学校一间,佛山市一级学校四间,南海市一级学校2间。里水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以上。现在,里水镇已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格局,教育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前三年教育的幼儿入园率为90%,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9%,辍学率为0.47%,高中入学率为94%,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成人教育取得显著成绩。里水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