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文镇:
乡镇经济 该镇地处鉴江下游平原,土壤肥沃,农作物年可三熟,农业基础比较稳固。是吴川市粮油主要产区,同时又是有名的花生高产区,大蒜是冬季北运的主要经济作物,发展了各种北运蔬菜产业。乡镇企业是该镇一大优势,产品主要有建材、橡塑制品、炮竹、木器制品、酿酒、羽绒等,水口渡管区为全镇乡镇企业集中地,废胶加工业繁荣,该镇羽绒业很发达。历史文化 【彭子衡】 (1832—1883)即彭玉,吴川市振文镇大寨彭屋村人。广东最早引进使用外国轮船和自造轮船的参与者之一,广东近代海防(军)发展的奠基者及先行者之一,清代一品武官,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后任琼州督抚(海南军区司令),告授武显将军晋授振威将军。他作战勇敢,让海匪闻风丧胆。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彭玉将军 像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为繁荣家乡经济,彭玉将军捐资开办振文圩,捐资建造通津桥,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交易流通。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
乡民作诗颂他,诗云:“出仕将军怀故乡,身经百战卫家邦。新兴书院培桃李,扩建江堤种谷粮。邑里灾年等赈济,洋人盛日竭衙堂。威名赫赫扬中外,应属吴川第一章。”[1]羽绒之乡 吴川名片之五“羽绒之乡”,吴川的羽绒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2005年2月,国家轻工联合会、中国羽绒行业协会授予吴川市羽绒产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中国羽绒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