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城镇:
自然气候 怀城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无霜期310天,降雨量1785毫米,平均日照1780小时,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天数为279天,大于12度的有效积温为3500度。自然资源 怀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拥有矿产资源铁、钨、铋、黄金、水晶等30多种,生长在柑洞一带的茶杆竹(厘竹)人称钢竹,驰名中外。怀城镇自古就有“飞云帽,云罗柴,上郭蔗,下郭鞋、罗龙米罗,谭舍筛,柑洞竹,利凤木,三斗米,黄石腐竹,扬名地,盘寨谷”的谚言。基础设施 怀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交通方面:公路东经“怀阳线”上湖南,南沿“四连线”到广州,西北“水谷线”经梁村、岗坪至广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讯方面: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图文传真,在广大农村都能接收到有线电视转播;能源方面:水力资源丰富,建设有大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500KW。经济发展概述 怀城镇改革开放以来,怀城镇乘东风,抓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走“以县城为依托,以公路为主翼,主攻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带动“三高”农业。使工业成堆头有龙头,农业成规模上效益,第三产业有广度呈深度”的发展路子,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93085万元,比去年增长5.3%,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460万元,增长8.93%。农业 确立“山上山下一齐抓,区域布局,突出重点,梯次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先后发展了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谷基地20000亩、茶杯竹基地4500亩、杂竹基地2800亩、笋竹基地5000亩,松脂基地13000亩,丰产林基地3000亩。使全镇逐步形成蔬菜、松脂、厘竹、优质谷、鱼塘五大商品基地。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908万元,比去年增长5.3%,实现农村人均收入3751万元。乡镇企业 积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双引进”力度,借助外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商兴办了德福制衣厂,年产值500万元;引进外资兴建了一个铸钢厂,年产值300万元;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建设了大象电站,并完成了二期技改扩建工程,装机容量达1500KW,利用丰富的红土资源和水力资源,在黄石线和柑洞线分别创办了“红砖走廊”和“竹子走廊”,分别年创产值6000万元和5000万元。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5552万元,比去年增长10%。第三产业 根据地处县城的特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实行以流通服务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业、商业、旅业、饮食业为支柱,因地制宜,明确重点,放开搞活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行成业成特色。2000年,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1734家,买现第三产业产值11355万元,增长21%。坚持开源节流,强化征管,确保了财政税收稳定增长。2000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创了历史的新高。工作内容 怀城镇2009年重点工作
怀城镇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明确定位,先行先试,以争创实施《规划纲要》先行镇的思想谋划怀城新发展,把实施《规划纲要》的措施结合到科学决策上来,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要围绕县委提出的“经济要上去,人口要下降,社会要稳定,民生要确保”的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