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派镇:
历史沿革 地派镇因镇驻地派圩得名。公元1636年—1643年(清崇德年间)形成地派圩,据龙门县志载:“因其地多以派名,故例呼之”。1950 年后建地派乡,1960年成立地派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理环境 地派镇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桂峰山海拔1085.7米,为全镇最高点,是山高水冷、春回暖迟、秋冷得早的高寒山区地带。地派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冬季有霜冻,年均降雨量2108.2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8月份。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丰富,富含高岭土、铅锌矿。
水力资源较丰富,已建成的小水电站有7座。土特产品有巴戟、茶叶、蜂蜜、豆腐、腊味、板栗等。基础设施 地派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间,卫生站6个,敬老院1间,老人活动中心1间,有影剧院、电视槎转台、广播站、文化站,建有1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公路交通方便,有龙(门)塘(广坳)、清(塘)大(坑)公路,各村委会通公路,公路总里程为36公里。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移动电话发射基站3座。经济状况国民经济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432万元,比2000年增长4.8%,其中工业总产值7024万元,农业总产值4408万元;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比2000年下降10%,全镇人均收入303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