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镇: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黄陂镇简介 黄陂镇于2001年11月由原白竹乡和黄陂镇合并而成。地处县境西南部,东傍该县中港乡,南依该县东陂镇,西临乐安县谷岗镇,北接该县二都镇。总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82.4亩。2003年9月大龙坪村委会合并于蛟湖村委会、嵊排村委会合并于丰产村委会后,全镇辖塘圩、十都、黄陂、秀源、中田、芒坳、大园、安槎、罗湾、拿山、蛟湖、西源、霍源、丰产、上堡、竹溪、港南、大铭等十八个村委会,共130个村小组。镇政府驻黄陂村,距县城34公里,全镇6190户,总人口231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2人,有畲族、瑶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32人,其他均系汉族。地形 全境均为山区,群山起伏叠嶂,沟壑纵横交错。全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境内西南部有十八排山,主峰海拔1370.5米,系全镇最高点;南部有大龙山,海拔1326.2米;西部有大脑寨,海拔990.7米;东部有大磨嵊山,海拔850米。发源于十八排、大龙山隘和来自秀源的两大溪流由南向北流经镇域,与东陂镇、该镇中田、十都村大溪流在十都村渡头组汇成黄水,系宜黄水主要支流。林业资源 丰富,有山林面积26.070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7268万亩,商品林20.34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镇域有西源林场、上堡林场、黄柏岭垦殖场。生产杉、松、毛竹、杂木,有红豆杉、银杏、古樟等珍稀树种,活立木存量78.6万立方米,毛竹660.32万根。水能条件 优越,全镇兴建水电站17座,装机1000千瓦以上电站4座,总装机1.073万千瓦,年发电量9270.72万千瓦时。土特产有竹笋、石鸡、食用菌、茶油、魔芋、茶叶、薯粉丝、板栗、野生中草药。地下矿产资源 有钨、铌、钽、铁、稀土等矿藏,钨矿储量较大。全镇加工业以木竹加工、豆腐乳为主,投资2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2家,“红妹子”豆腐乳、罗菜酱、“南华山”矿泉水远销全国各省市,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018万元,农业总产值4316万元,财政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2元。教育基地 黄陂是革命老根据地。1932年7月,中共宜黄县委机关设在河东黄氏祠内,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化坛”内。1933年2月,第四次反“围剿”全歼国民党两个师的著名战役“黄陂大捷”,主战场就在黄陂至蛟湖、大龙坪、霍源、西源一带。朱德、周恩来率红军一方面军总部在黄陂镇一带进行指挥。1986年10月,镇党委筹建“黄陂大捷纪念亭”,缅怀革命先烈。2006年5月,“黄陂大捷纪念亭”被市委、市政府定为第二批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陂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黄陂新街是一条宽15米,长2000米宽敞笔直的硬质水泥路,两边有下水道,樟树,安装了路灯,两旁是一排排漂亮整齐的新房、店铺。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集镇有1650户,6200人,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墟日,赶墟者四、五千人,市场繁荣,购销旺盛,为该县最大的墟集。教育 全镇有中学2所,镇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7所,在校初中生590人,小学生2160人。新农村建设 有卫生院一所,床位20床。1996年硬质水泥路通至镇政府所在地。现黄白公路、秀源、芒坳、中田等村级公路铺设完毕,今年安槎、大源、十都等村正在铺设硬质水泥路。2004年全镇完成农网改造,实现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手机信号覆盖率81%,并实现八个村县镇有线电视并网。2002年列为江西省华南虎自然保护区,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亿万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5年该镇被评为“江西省信息化富民创业百强乡镇”。黄陂镇文化传统良好,“三百田剧团”常年活跃在乡村组,享誉省内外。今年,黄陂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塘圩村徐家、安槎村安槎、丰产村塘头,现三个示范点都在进行“三清三改”,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简介 黄陂镇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区域面积204.4平方公里,毗邻两县七乡镇;距一级国道昌厦公路25公里、赣粤高速122公里、京九秩路80公里,并与纵横交错的镇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内通讯便捷,硬件设施俱佳,是实施江西在东西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乡镇。历史 黄陂是一个千年古镇,唐、宋、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随处可见,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以来,黄陂镇人文荟萃,英杰辈出,既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