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漠镇:
基本概况 海丰县小漠镇南方澳海滩小漠镇位于海丰县西南部,西与惠东县黄埠镇接壤,东南临海,北与赤石河为界与鲇门镇沙埔村相隔。地形自南向北早三角形片状。面积34.45平方公里,有17个自然村,总人口1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9.6%,渔业人口占总人的26.9%;非农、渔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5%,此外,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近千人。
小漠镇自1987年建镇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镇工业企业共435家,其中集体企业16家,个体企业409家,有五金机械,日用塑料,制衣、缝纫、建材、食品加工、电力、电器等行业。历史沿革 海丰县辖镇。原称港官圩,又名旺官圩。1952年设旺官乡,1959年改属圆墩公社,1960年并入鹅埠公社,1965年析设水漠公社,1984年改区,1984年撤区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红海湾畔,海岸线长19.5公里。距国道324线和深山高速公路仅3公里。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大澳、元新、云新、南香、东旺、旺渔6个管理区和旺宫居委会。是县属重点渔港之一。经济以渔业为主。养殖对虾、蚝、螃蟹、海胆、鲍鱼等 。小漠镇是广东省十大重点渔港之一,海丰县水产现代化养殖基地,又是汕尾市沿海渔船主要避风港和休渔期停泊港。小漠镇南方澳东西两侧延伸山丘礁岩石,2公里长的沙滩宽阔平坦,沙粒细小均匀,纵深腹地浅水区数十米,海水碧绿清澈,风静浪平,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滨泳场。整个旅游区可规划为沙滩排球赛场和训练基地、沙雕艺术园、海滨浴场、渔民风情游览区。小漠镇资源 小漠地处红海湾畔,海拔2-5米之间,背山面海,属丘陵地形。东南面海岸线长20公里,东北顶点为赤石河出海处。小漠镇自南向北呈三角形片状分布。全镇总面积34.4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个渔业村委小漠镇会、5个农业村委会,总人口1万余人。全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濒临沿海,海岸线长达20公里,浅海滩涂广阔,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海丰县的重点渔业镇和海水养殖专业镇。港口优势明显,乌山海区具有建设10万吨级码头的潜力,南方澳燕子塘拥有3000吨级码头一座。目前,海丰华城能源有限公司决定在乌山港区建设5万吨级码头,发展石化项目。小漠渔港是全省84个重点渔港之一,也是汕尾市的中心避风良港,被省政府列入全省渔港10年整治计划,每逢台风季节来自深圳、东莞、惠东以及本地的马宫、后门等地的渔船常来避风。旅游资源独特,小漠沿岸线风景怡人,知名度较高,是开发成滨海旅游区的一块宝地。由海丰莲花山渡假村老板蔡阳山先生投资兴建的南方澳渔村,正在加紧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将建成融海洋景色、美食、娱乐于要体的滨海消闲避暑中心。特色产品 小漠镇临近大海,具有丰富的海捕资源,海胆、蚝、紫菜、对虾、是这里的名特产品。海胆产于小漠沿岸南方澳、乌山一带,其形球状,黑色周身长刺,属贝壳类,其肉红褐色,可供餐用,营养价值很高,主要出口日本等地,蚝(学名牡蛎)产于小漠沿海岸边岩石和赤石河出海门,有野生和人工寄养两种,其肉有白色和黄白色两种,尤以白肉蚝而著名,营养价值极高,远销深圳、香港等地;紫菜产于小漠南方澳沿岸石壁上,冬季为产期,颜色呈紫黑色,属海生植物,晒后成片状,可作煮汤食用,并能治疗缺典病;精养对虾为小漠镇名产,种类有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6个品种,主要销往香港、广州、深圳等地,1990年每公顷产量达3.78吨,曾获汕尾市精养对虾大面积高产养殖一等奖。该镇建立了虾蟹、鲍鱼、牡蛎和海胆四大养(增)殖基地。全镇水产养殖总面积1.5万多亩,人均1.5亩以上。低产田成了高产?,荒滩涂成了“聚宝盆”。去年,小漠镇养殖产值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经济 小漠镇人多地少,素来是渔业生产地区,渔业收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因此渔业是小漠镇的主要产业。自1999年来已形成了以海捕,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基地,拥有船只260多艘,海养面积380公顷,小漠镇精养对虾面积180公顷,养蚝、海胆也已初具规模。小漠镇是海丰县重要的天然避风良港,拥有天然避风塘,水陆交通方便,海路可直航汕尾、汕头、香港、广州等地。公路西线有小漠玉黄埠公路,此线有小漠玉排角接连广汕公路。水产品交易也甚为活跃,现有两个专业市场面积5000平方米,水产品年交易量8000多吨。此外,有商业户138户,其中国营4户,集体18户,个体116户,集市贸易成交额在400万元以上。水产养殖 海丰县小漠镇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积极养殖对虾、蟹等水产品,使得该镇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养殖户注重提高科学养殖技术含量,不时地为池塘除水、净水、投饵,在水质调控的同时进行病害防治,为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是对虾收获时节,一亩对虾池塘可捕获对虾1000多斤,经济收入1万多元。产品不断运出,呈现着水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