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西:
行政区划 源城区辖4个街道(上城街道、东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2个镇(源南镇、埔前镇)。经济概况 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河源市政府所在地,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区以源城区来,源城区坚持【发展自我、服务城市】的工作方针,积极实施【商旅带动、民营推动、借外发展、科教兴区】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城区商贸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998年通过省验收,在河源市率先实现了农村小康达标。
建区以来的十年,在改革开放、科技兴农的推动下,源城区农村和农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比建区时的一九八八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了三倍,平均年递增速度达15.1%;农业商品率从58.2%提高到69.3%,提高了11.1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从557.8元提高到2985元,增长了4.4倍,平均年递增18.3%。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逐步趋向合理化,种植业的比例从53.2%下降为50%,畜牧业和 渔业的比例则从24%和1.5%上升到25%和5.6%。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生产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农业附加值较高的粮、菜、果生产多元化发展,蔬菜面积扩大了75%,水果面积扩大了二倍。全区农村实现了脱贫并加速迈向小康。源城区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几年来,源城区致力于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工业,取得显著成绩,城区目前共有外来投资企业100家,形成了以空调、陶瓷、电子、塑胶、制衣、轧钢等为主的一批支柱产业,创出了一批品牌产品。源城区建有设施比较完善且具规模的源城工业区、民营工业园、高塘陶瓷工业园、风光工业园、高埔岗高新技术工业园、埔前火车站工业园、源城工业园、源西工业园等各种工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有60家。在源城区“九五”计划和开展源城区二次创业活动中,源城区委、源城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充实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思路,并确立了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培育支柱产业,开发名牌产品,并不断上规模、上水平,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4.2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亿元(1990年不变价),年平均递增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源城区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700元增加到2005年的6000元,年平均递增10.2%,农村居民总体上步入宽裕小康。历史沿革 南齐置县。因县北有三河之源而得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地级)。河源市设立源城区、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