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隆镇:
历史沿革 老隆自古是商贾之地。1949年6月1日至今为县政府所在地。相传老隆寨顶为秦时赵佗固守龙川的要塞。原称老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称老隆。解放后设老隆区;1958年设老隆公社;1983年改设老隆镇。现辖老隆村1个村委会,市东、市南、市北、眠牛形、水坑、居民新村、华新、乌石下8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9.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4人),外来流动人口2万多人,总人口近12万人,是龙川较发达乡镇之一。交通景区 老隆镇水陆交通方便,205国道从境内贯穿而过,正在建设的河梅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城郊交汇,并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水路,沿东江可上抵和平,下可达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是粤东北乃至中南地区的交通枢扭和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与中转站,素有东江上游交通枢纽之称。
境内开发有设施完善的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羊山荫公园、龙山公园、江边公园、纪念碑等一批景点,尚有古城堡、福建会馆等一批史迹待开发利用。经济发展 老隆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稳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处县城的区位、人缘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经过老隆镇人民的苦干实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实现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农业总产值751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80万元;镇级财政收入46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5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