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镇:
1、山东省临朐县大关镇简介 位于风景秀丽的东镇沂山脚下,面积12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0467户,有37996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9元,财政收入311.3万元。农业发展 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果、瓜、菜、牧、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全镇新发展优质果2700亩,瓜菜1300亩,桑园3000亩,中药材2700亩,新建畜牧小区50亩。以建设林果、畜牧两个强镇为目标,全镇果园发展到1.2万亩,其中大棚果700亩,生态林、经济林5.8万亩,畜牧小区100亩。粮经比例达到3:7。工业发展 工业重点抓了石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全镇石材加工企业达到45家,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利税600万元。投入资金600万元,重新盘活启动了临朐石材公司,树起了石材业的“龙头”。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抓了齐星食品有限公司外延、内涵的扩张,力塑齐星公司的外向度,扩大出口,增强创汇能力。投资125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完成销售收入510万元。2002年,全镇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7个,实现到位资金 1050万元。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8家,注册工商户198家。旅游特色 大关镇突出文化旅游这一特色,聘请专家专门进行了规划,构造“四纵四横”的小城镇发展大框架。2002年,新建商住楼房3000平方米,新修镇区路2000米。2、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简介 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6度,北纬31度,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国道纵穿南北,桐(城)、庐(江)省道横贯东西,卅(铺)、孔(城)公路连通东南,直通枞阳县,合九铁路跨越东部。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大沙河源流其间。大关镇处在安徽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988.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3.8千伏/平方米,年平均温度15.9℃,大于0℃积温5842.5℃,大于10℃积温5202.6℃,无霜期234.5天,适宜工、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全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7.1万余人,辖15个村,644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集镇居民2万人。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文明建镇”为战略出发点,立足镇情,扬长避短,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形成制盖、彩印包装、铸造、工程建筑、蛋鸭、茶叶、绿色食品、优质粮油加工八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工农互补共进”型经济格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000万元,社会投资总额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15个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地理优势 发展中的大关镇区位优越,位于合肥、安庆两个省辖市的正中,全程高速,车程均为一小时,属“江淮一小时经济圈”。作为桐北的卫星城,镇区建设日新月异。350KV的电力、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100MBPS的宽带网、省内五星级的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以卅铺大道为龙骨,经华大道、卅兴路、206国道为侧翼的“丰”字型街道网络,将镇区打造成集工作、休闲、购物、康居、美食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都市。依托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卅铺工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面积1200亩,入园企业38家,其中省级骨干企业1家,安庆市骨干企业3家,共完成投资1.8亿元。以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的工业园二期工程规划面积1500亩,“一平五通”基础建设即将完工,正在迎接八方客商的到来。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500余亩的蛋鸭交易大市场生意火爆,享誉大江南北。立足镇区,连接15个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柏油化”。新农村建设生机凸显,大关街、龙头街、王集街、甑山街为支架,10余个中心村庄为扩展,与镇区建设相得益彰。桐城小花茶、大关水碗、大关松花蛋、好运板鸭、卅铺珍珠米、大关茶干、胡埠香糕、歧岭粉丝等特色品牌,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家乐”、“乡村一日游”的开发,“红色”的欧家岭、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丽的五岭湖等知名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行政区划 镇区规规划成四大经济发展区域:滨水社区、临山社区、花园社区和工业园区。
滨水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