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镇:
镇情概况 呈坎镇人民政府驻地--呈坎村,1996年五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现有两个国保单位(22处),并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行政区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0村111个村民组,3954户13598人。交通十分使捷,205国道横贯境内,由南向北直抵黄山风景区。历史沿革 呈坎历属歙县,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呈坎划归黄山市徽州区,于2002年撤乡设镇。自然地理地形 呈坎属黄山山脉,平均海拔350米。水文 氵众川河是境内主要河流,纵贯南北,长达19公里,流域45.58平方公里,属于新安江的三级支流。灌溉流域两岸340公倾农田;丰乐水库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淡水养殖的综合作用。气候 呈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最高气温为40℃,年最低气温为-10℃,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夏季气温稍低,而冬季气温稍高,日照稍短,农作物生长期略长。呈坎全年无霜期240天。土地资源 辖区土地资源8248公倾,其中:林地5738公倾,占69.5%,森林覆盖率62%;耕地738公倾,占9.5%;园地1021公倾,占12.4%;茶园1010公倾,占园地面积的9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4公倾;交通用地48公倾;水利用地257公倾。土壤资源 川地多为红壤冲积土,山区土壤多为红壤、黄红壤,适宜林、竹、茶、香榧、果木、中药等经济作物生长。历史文化 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现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荐目录。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 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尸,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种河绕村而过,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