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镇:
建镇时间 都城镇建于晋初年间。太康元年(280年)为都罗县治。南北朝宋代元嘉年间(约424年)撤都罗、开城县设都城县,县治设都城镇。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端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成立都城乡。明成化六年(1470年)设都城巡检司署。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属新建的西宁县。清雍正年间撤都城巡检司署。民国24年(1935年)属郁南县第十三区。民国30年恢复为镇,与区同级。是年全县并为两大区,为第一区驻地。建国初期白夏乡和都城镇,1950年4月郁南县政府迁驻都城镇。自始都城成为全县政治、经济、信息、文化活动中心。1961年为都城镇和附城人民公社。1968年3月起建立都城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撤销镇革命委员会建立都城镇人民政府,1983年称都城镇和附城区。1983年,都城镇下辖中山、北郊、光明、建设、新生、锦江、新圩尾、四一八共8个居民委员会,并辖新光、东风、红旗、新埇、芙蓉5个农业大队和银盆蔬菜场。1984年7月至1986年,划设新光、五龙、城郊、水上4个管理区。1989年,附城乡撤销建制并入都城镇。辖区面积增至91.5平方公里,下辖13个管理区、8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设在都城镇418路58号。1999年5月,镇政府搬至平江路50号办公。2000年,都城镇下辖新城、榄塘、水塘、银盆、新建、白木、五龙、夏袭、古丰、富窝、承平11个村民委员会,并辖北郊、中山、光明、建设、新生、城东、锦江、城西、新圩尾、四一八、城北共11个居委会。地理位置 都城镇位于东经111°31′,北纬23°14′。该镇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是两广水路出入要冲,上航可达广西梧州、南宁等市,下航可达肇庆、广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市。陆路有省道水长线、都六线经过。可达县内各镇,县外可通罗定、肇庆、广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等地,西江常年可通航2000吨以上船舶。属低山丘地带,其沿江平源地势低洼。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面积91.49平方公里,居全县18个镇第12位。都城镇位于西江中游南岸,是郁南县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2.6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辖11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农业总产值2.48亿元,创财政税收2996.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566元。其他介绍 都城镇企业改制成效显著,招商引资效果明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镇内工业有电线、电缆、竹制品、建材、机械、服装加工、电池机械制造、化工、食品等30多个门类,有300多个品种,是省内电线电缆、电池机械制造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城镇物产资源丰富,形成了水果、蔬菜、水产、玉桂、竹子、松脂六大农业商品基地,商品率达90%以上。“沙糖桔”、“无核黄皮”、“皇帝柑”成为该镇农业支柱产业,全镇“沙糖桔”种植面积达38950亩。2003年,该镇“沙糖桔”代表“郁南沙糖桔”到北京参评,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称号,该镇富窝村委会“十里糖桔走廊”也成为了郁南县“沙糖桔”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去年,该镇又喜获“中国优质沙糖桔基地乡镇”。2006年全镇“沙糖桔”总产量达43688吨,总产值达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