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龙兴古寺:
1.安徽省凤阳县龙兴寺1.1 简介 龙兴寺(2张) 在安徽省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阳龙兴寺1.2 龙兴晚钟 龙兴晚钟 ,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建国后,钟亭毁于“文化大革命”,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人观赏。1.3 龙兴寺与朱元璋 龙兴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家的寺庙,被称为圣庙。96年重新修建,举行开光仪式,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的知名寺庙主持云集凤阳。凤阳大小旅店、宾馆全部爆满。与凤阳临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档宾馆客房也被预定一空。朱元璋戎马一生,从沿街乞讨的乞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极其具有历史价值,对我们后辈大有益处。通过这个栏目的介绍,让诸位网友真实的走近朱元璋,了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创建的伟业,还有有关朱元璋的历史传说。1.4 龙兴寺内部布局 龙兴寺又名大龙兴寺,是座国内著名的古刹,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毁于兵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时在皇觉寺当和尚,其寺址就位于凤阳南六公里处。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想把皇觉寺恢复兴建,但旧寺附近已建皇陵,不宜拓展,便于洪武十六年(1383)在“第一山”前兴建龙兴寺,并赐名“大龙兴寺”,亲撰龙兴寺风光(1)(19张)《龙兴寺碑》文,设僧寻官住持,颁降龙兴寺印。寺占地面积约1282亩,寺宇楼阁规模极为宏丽壮观。据《大明洪武实录》载,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寺内原藏有朱元璋画像、铁像及铜佛、铜镬、铭文铁罄,并有御书亭一座,亭内有明太祖“第一山”手书石碑。明清两代名人诗词题刻琳琅满目,嵌于东西两廊。现尚存殿阁二十余间,占地数亩,红墙黄瓦,掩映于茂林修竹间,有“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额等物;明代铸打铜镬4个,高1.45米,口面直径1.64米;铜鼓一个,高1.11米,口面直径1.01米;铜钟一座,高1.11米。明万历诗碑等文物,至今完好。2.江苏省淮安市龙兴寺2.1 简介 龙兴寺位于江苏省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东岸,皆为淮安著名古迹。此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古刹钟声,湖光塔影,使人留连忘返。淮安市龙兴寺文通塔而今寺宇已圮,其碑尚存;塔身完好,修葺一新。处今改革、开放之际,勺湖公园有此古塔,对发展旅游事业甚有裨益!2.2 龙兴寺建寺 龙兴寺建于西晋。据《重修淮安龙兴禅寺碑记》云:西晋泰始丙戌间,月氐国沙门竺县于天竺大赍本婆罗门经达玉门,因居敦煌,世称敦煌菩萨。后游洛阳、江左,随处译经,未尝暂停。时优婆塞聂承远助译,凡三百五十余卷。永嘉二年(308),由广陵抵山阳,其时淮人瘐希,募里人夏宽墩地四百余亩,在古城西为其筑坛建刹,名为正法华院。此为龙兴寺之始。东晋大兴二年(319)沙门法炬,与上足广贤增开基址,扩大建制,额曰法华禅院。此时,大聚僧徒。焚香念经,以表敬意!龙兴寺定名于唐,亦盛于唐。据《淮郡龙兴禅寺碑记》云:唐贞观三年己丑(629)下诏,楚州法华禅院住持僧谷隐奉诏,分建十子院,领焚祝福之事。时皇帝武则天及宫廷贵族与佛教界首领法藏有密切的政治联系,凭借皇帝和贵族的大力支持,佛教得以很快发展。(见任继愈《中国哲学龙兴寺风光(2)(15张)史》第三册第五章)则天诏西域人僧伽大士来华传教,后来楚州,则天光宅元年(684)冬,安居楚州法华禅院。景龙二年(708),中宗诏大士自淮八宫,执弟子礼。大士以久晏息楚州法华禅院启闻,帝遣使复为缮修,奉敕,改额曰:“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赐田一千亩。佃耕供给(其后寺田历代有所增加,计有田五千一百六十亩),绘图立簿,派僧轮流催要。以此龙兴寺之名始定。
晚唐诗人赵嘏《忆山阳》诗云:“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仿佛似之,然尚不可考。龙兴寺,从唐中宗复位后,到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前,寺内有庙宇一千余闻,有前后大殿。有法堂,法堂后有藏经楼,左右方丈,亭轩曲绕,环水皆廊,北接放生池、大悲阁。2.3 龙兴寺布局 龙兴寺又分派二十八院。其中有二十一座(即寿昌寺、天王寺、观音院、定善寺、上生院、十子院、释迦禅院、资福山兜率院、建义山寿禅院、水月禅院、麻娘院、青莲山寿安禅院、大寿山昆卢禅院、保寿山清凉禅院、净云山观音院、崇福山寿安禅院、水陆寺、药师院、兴福院、大圣堂、观音寺)是在唐中宗复位前历朝历代逐步建造的;有七座(即报恩寺、慈氏寺、洪福塔院、积薪庵后改名雷神殿、老君殿、广福禅寺、结心庵)多为宋、元两朝建造的。二十八寺院,皆隶属龙兴寺。寺院虽分,年除岁俱各回寺礼祖。龙兴寺可谓淮南诸刹之冠。每逢腊后至王正,庙内外列肆栉比,门摊席舍,无尺寸隙地,货物山积,百戏具陈,端午竞渡亦然。而沿池四面竹篱花圃,酒楼歌馆,竟夕笙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