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朋镇:
乡镇概况 境内有区百朋种畜场、百朋火车站,柳铁采石场、白山水泥厂、百朋水泥厂及百朋石灰厂、百朋木材加工厂、百朋羽绒厂、加油站及台湾投资的东玖石材有限公司等企业。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酒壶山。有湘桂铁路、柳来公路穿过境地,322国道擦边而过,距宜柳高速公路15公里。有2个集市,主要交易商品有大米、玉米、花生、黄豆、花生油、猪、鸡、鸭、鱼、莲藕、甘蔗、生姜、金柿子、蔬菜、水果、草席、竹、木器等上千个种类。圩日上市约100头猪,平时30~40头;客运车60多部,客流量8000多人。
2001年争取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市、县财政拨款500多万元,建成百朋镇怀洪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修建了22公里长的水渠和6.5公里的机耕路。1999年~2001年间,筹措360多万元完成通往龙泉、镇西村委的四级公路,根林至白诺村委的四级环村公路;解决了米洞、拉也两个无电村群众的用电问题;组织协调15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百朋镇农网改造工程。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的目标。建置沿革 百朋镇,清朝称四都,辖28个村及寺门、里团圩,雍正二年(1724年)设鸡公镇。民国初期属四区管辖。民国20年(1931年)属不道区管辖。22年,属第四区,区公所设在百朋圩。次年属中道区。24年撤区,由县直管。1951年2月~11月,废除乡、村甲制度,百朋为第二区,下辖百朋、怀洪、五九、里团、分龙、琴屯、恭桐、官塘、小山、根林10个乡,12月增设尧治、镇西2个乡。1952年4月,析来宾县的白诺乡(12村)归属。1955年5月改为百朋区公所。1958年1月,撤区并乡,百朋区由13个乡合并为百朋、官塘、小山3个乡;8月,百朋、官塘、小山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5月~1962年8月,卫星人民公社分为百朋、金山(小山)、横山3个人民公社。1968年4月~12月,百朋公社下辖百朋、五九、里团、怀洪、琴屯、恭桐、官塘、小山、分龙、鱼龙、尧治、镇西、龙泉、根林、白诺15个大队。1984年10月,百朋人民公社改为百朋乡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委会,设百朋、五九、里团、怀洪、琴屯、恭桐、官塘、根林、白诺、小山、分龙、鱼龙、尧治、镇西、龙泉15个行政村、151个自然屯。1997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百朋乡撤乡建镇,下辖15个行政村不变,增设百朋街居委会。镇政府所在地在百朋集镇。自然环境 百朋镇地处桂中,北纬24°1′~24°11′、东经109°51′~109°21′之间,属五陵地带,为岩溶地貌,高大山峦环绕,西南重峦叠嶂,东北地势平坦,西部石山密集,南部土岭连绵,小溪小河纵横自西向东贯流。气候较温暖,雨量较适中。年均年温20.7℃;年平均降雨量1491毫米。土质肥沃,具有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诸多条件。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轻微涝灾、风灾、冰雹、霜冻、寒露风、烂秧天气、虫灾、地陷。农 业 全镇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黄豆、莲藕、玉米等。解放前,水稻每亩单产200公斤左右,玉米、小麦亩产100公斤左右,黄豆、花生亩产不足1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3元。1988年,全镇种植双季杂交稻2.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8%;1990年达5.8万亩双季杂交稻,占总面积的85%;到2001年基本实现水稻杂交化,种植面积达6万亩,平均亩产450公斤。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2898万公斤,糖蔗总产量10.19万吨。1996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143.28万公斤,糖蔗总产量11.5万吨,莲藕总产量201.3万公斤,生姜总产量134.74万公斤。1997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149.25万公斤,莲藕总产量340.42万公斤,生姜总产量370.67万公斤。199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272.06万公斤,糖蔗总产量16.5万吨,莲藕总产量432.02万公斤,生姜总产量339.38万公斤。1999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343.05万公斤,糖蔗总产量16万吨,蔬菜总产量4048万公斤,水果总产量160万公斤,肉类总产量3494吨。1999年~200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11.86万亩调减到9.81万亩。生姜的种植面积由3781亩发展到6120亩;水果由1967亩发展到4610亩;蔬菜由6795亩发展到13178亩;双季莲藕由6763亩发展到2.36万亩;高产高糖蔗由9670亩发展到4.28万亩;新建工程林累计达3.36万亩;大中牲畜年出栏由3.59万头发展到6.29万头。200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2.76万吨,糖蔗总产量20.96万吨,蔬菜总产7.1万吨,水果总产0.24万吨,莲藕总产3.72万吨,生姜总产1.21万吨,肉姜总产3641吨;农业产值达2.3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1元。商 业 有百朋街和小山街2个集贸市场。百朋街为柳江县城南部集贸中心,在湘桂铁路百朋火车站旁,有柳(州)来(宾)公路经圩场旁穿过,与来宾、忻城县交界,市场品种繁多,日赶圩万人以上,交易活跃。集镇内有固定摊点581家,从业人数835人(圩日外地来摆摊除外),每隔三天为一圩,每逢圩日赶圩人数达15000人左右。街上商品种类上千种,月交易额达140多万元,年成交易额达1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