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村乡:
基本信息 村乡总面积86.71平方公里,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茶、林、桑、粮生长。全乡辖8个村、59个村民组,人口6820人。农民收入以茶叶、蚕茧、粮食、木材等为主,外出务工收入为辅,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有林地11.08万亩。境内森林覆盖率81%。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2004年财政收入60万元,人均纯收入1948元。[1] 柯村乡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清溪河和东坑河在村头交汇后顺东直下,是皖南深山战略要冲,有着革命斗争的地理条件。1934年,曾发生过著名的“柯村暴动”。境内有皖南第一个红色政权——皖南苏维埃,有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皖南红色苏区进行革命斗争指导苏区工作留下的大量足迹。柯村乡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为抓手,打柯村旅游[2]造山区一流的旅游生态环境,逐步建成以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的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强乡。特色农业 柯村乡木子坑村民组位于柯村乡政府西北方,与三合、宝溪、湖田等交界,环乡公路贯通该组,地理位置处于中心,交通方便。该组共31户,现有人口138人,拥有茶园200余亩。茶叶栽种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组该村民的主要收入,并且该组土质为黄壤土,土层较厚,适宜茶叶生长,茶叶的质量优良,由该组生产的“熙春”茶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具有较高的声誉。[3]经济发展 皖南花猪在2001年被省农委列入地方品种保护名录。在柯村乡饲养历史较长,地方种猪群体相结集中,数量较大,质量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种猪经择优去劣,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食,早熟,多胎多产特点。肉质细嫩,味精鲜美,适应人们需求,只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为加快开发步伐,促进小城镇建设上水平,柯村乡认真贯彻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做大做强旅游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要求,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部署,以爱国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实施规划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带动革命老区人民增收致富为目的,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全乡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