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港镇:
简介 侨港镇所在的银滩早在2000年前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始发港之一。长期对外开放的历史,为侨港镇积淀了浓厚了文化底蕴,也为侨港镇旅游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国务院1992年10月4日批准建立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使侨港镇演变成极具情调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5000个,比内陆城市高出50--100倍;处于著名的银滩为代表的海滨带中部,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阳光、沙滩”的全部要素;主要有:滨海类、风光类、人文类、古迹类四大旅游资源。地理位置 侨港镇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的南边岭海湾,是广西唯一以安置归侨为主的镇级行政区域。侨港镇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南边岭海湾,占地约1.1平方公里,内有侨港半岛渔业码头约40万平方米,小镇常住人口约2万人,主要产业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主要产业 主要产业是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拥有800多艘总马力16.2万匹和类渔船,年捕捞量达10万吨以上,年水产品加工达8万吨,是广西最大的海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北海市重要渔业生产基地。20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帮助从越南归国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难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中国政府拨款2908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难民署资助785万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楼,总建筑面积93739平方米,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学校2间,医院1家,渔港(内外港各1个,港池总面积39万平方米)、船厂、渔业生产公司以及供水、供电、道路街道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镇20多年来,侨港镇立足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大手笔书写"渔"、"侨"两篇文章,实现了由渔业建镇到渔业兴镇的跨越。经济强劲发展,渔船由建镇当年676艘小帆船,发展到总功率16.2万千瓦的近千艘机动渔船,年渔业产量10万吨以上,产值3亿多元。建成了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广西最大海产品深加工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旧城改造项目,主打"中越风情"的餐饮、购物、海上休闲、旅业一派兴旺,呈现了一产引领,二、三产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2004年全镇GDP2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收入816.4万元,比上年增长34.7%,渔农民人均收入3598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侨务、侨联、计生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镇等。全镇社会稳定,归侨安居乐业。
海 、滩 、岛 、湖 、山 、林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迷人、醉人的画面,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的特点称奇于世,为中国的35个王牌景点之一,享有“中国第一滩”的美誉。侨港镇近海盛产珍珠,是著名的“南珠”之乡。历史传说“献珠求媚” 从秦始皇开始,朝廷皇帝开始接受合浦地方官吏屠瞧献珠,到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时期,皇族诸侯广泛使用珍珠,衣、住、行都以珍珠为饰,作为尊贵的象征。汉高祖为了追逐一颗珍珠,竟置卑礼法于不顾,不择手段据为己有,可见珍珠在朝野上的份量了。珍珠代表着封建社会权贵地位、权力、金钱和身份,平民以珠为幸福、平安、吉祥之喜。致有“富者以多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萨都刺史作诗:“昨日官家请宴是,御罗清幅插珠花。”白居易《长恨歌》:“花细委地无人及,翠翘金桂珠搔头”。现北京故宫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明代凤冠两顶,共有5000多粒珍珠。由于珍珠作为贡品,具有特殊社会地位和价值,历史上人们形成了对珍珠首饰喜爱。对珍珠资源开发过度,资源枯竭。“牛衣对泣”传说 故事自于西汉建始元年,谏议大夫王章,因直言而得罪了专权皇后亲兄,被诬陷冤杀,家产没收,全家流放合浦,王章因落魂而消沉,贫困交迫,睡在牛御寒用的茅衣中哭泣。王妻是位有见识的女强人,见到丈夫一副可怜相,严厉批评丈夫毫无男子气概,鼓励他奋发图强,在妻子的帮助下,王章立志自强,当了大官之后,又因控告皇亲国戚,再次招来杀身之祸。王妻与儿子定居合浦后从事经营珍珠生意,数年后,家财丰润,年老回乡后,在老家泰山太守帮助下,用巨款赎还家产,富甲一方,这就是“牛衣对泣”故事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