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凌镇:
安凌镇地理位置历史沿革 《石台县志》记载,安凌镇现时区域,明清两代分属石埭县石埭乡的八都琅田里、九都长乐里。1931年属四区,1936年属三区,1943年属雷凌乡。1949年底属沙区。1952年7月划乡建政,成立城安乡和芦荔乡。1956年4月撤区并乡,合并为安凌乡。1958年成立安凌人民公社(包括雷湖、赤岭二乡),称城这管理区。1959年3月,安凌公社划归该县以。1961年10月,撤销安凌公社,分建城安、雷湖、赤岭3个公社,该镇属城安公社。1983年7月改社建乡,称城安乡。1992年3月,城安、雷湖、赤岭三乡全并,成立安凌镇。1994年,赤岭、雷湖二乡分立,原城安乡仍以安凌镇命名。2005年1月,雷湖、赤岭、安凌两乡一镇又并为现安凌镇。[1]革命历史 安凌地处三县交界,自古为兵家争战之地。清代咸同年间(1851-1874),曾国藩曾屯兵于此。解放前夕,驻守城安的石埭县自卫队第一中队,在队长方培芝的率领下,将横渡联防区主任何霞村骗至城安击毙,宣布起义。
在近代,安凌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6月,中共皖南工委在八都李建立特别支部。7月,中共太平中心县委又在菖蒲建立石埭县委,二、三区委分驻雷湖和荷花街。8月,雷湖地区的革命群众参加了太平中心县委领导的柯村暴动。在其后国民党军队对柯村围剿中,设在新棚、孙家和城头坞的皖南红军总医院被焚毁,70多名红军伤员遇难,一批苏区干部、民兵和群众英勇牺牲。[2]产业结构 由于地处牯牛降支脉,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安凌茶叶具有出芽早、叶片厚、汁水浓等特点,名优茶已大量销往省内外几十个地区。全年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安凌镇林业用地面56037亩,林副产品的种类主要有香菇、木耳、竹笋、板栗、柿、中药材等。安凌镇1998年全镇各业总产值1960.72万元,第三产业1039.96万元,农业产值576.76万元。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69.4万元,其中20%以上来自个体私营经济。镇所在地城安村地处河谷盆地,四周山水环绕,有“城郭之安”美誉,拥有八大景观。为:城子龙蟠、望江蟾照、官峰插汉、金竹长源、报劳祠堂、紫潭书院、历岫晴岚、屏墩晚翠。[3]基础建设 2000年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小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各项创建规划逐步实施。1996年开通了有线电视,有800户入户。全镇5个村,村村通电话。29个村民组,已有20个组使用自来水,农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农电价已由95年1.13~1.20元降至0.8~0.9元。村级公路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村村都能通汽车,彩电、VCD、电冰箱、摩托车在全镇已开始普及,人民生活朝着小康水平迈进。[3]旅游资源 九龙池位于祁门县安凌镇倪村以南,所处的峡谷峭壁惊险,瑞草丛生,山谷幽静,溪水碧绿澄澈,由九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九个水池连接而成,如珍珠翡翠散落在峡谷峭壁之间,有祈雨台、学堂基、中华石、坐禅大佛、卧狮、试剑石、三叠瀑布、龙女瑶池、曾国藩校军坦等景点,是一个观景探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