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林镇:
乡镇概况 镇人民政府驻地思林街距首府南宁市148公里,离百色市右江区98公里,与县城相距27公里。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南昆高速公路及右江河等“三路一江”横穿镇区腹地思林镇,地理位置独特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38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68989亩,其中水田27463亩,旱地41526亩。辖29 个行政村1个街道委员会227个自然屯375 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数达1.8万人,聚居壮、汉、瑶三个民族。2001年思林镇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镇。自然环境 思林镇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土山区,东北部属石山区,西北部属土山区,境内最高的山峰为感洪山,海拔910.6米。思林是鱼米之乡,境内除右江外,还有流经右江的一级支流古榕江以及达寒江、那齐和、良余河。达寒江的自流灌溉面积可达400多公顷;古榕江常年流水,水源充足,水电开发潜力较大,现已建成同梅电站等几座中小型水电站。
思林属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穿越境内,日照充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平均气温21.9℃,地面平均温度24.4℃,年平均降雨量1077.4毫米,年平均温度77%,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4千卡,年平均无霜期3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47.7小时,年平均风速2.4米/秒。建制沿革 唐属功饶州(为羁縻州)。南汉、宋属功饶土州、上林土县(思林镇县治所在今思林镇坛乐村远街屯,公元1049 ~ 1053年建)。元时属田州路上林土县、功饶土州。初沿袭元末制;明嘉靖七年(1528年)上林土县改属思恩府(今武鸣县),今思林镇境域隶属之。清代,今思林境域仍属思恩府上林土县,顺治十八年(1661年),上林土县迁县治到英竹村那料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迁土县县治于那茶村。民国初年(1912年),上林土县先后隶属百色府、田南道;民国7年(1918年)上林土县改土归流,以上林土县全境,下旺土司全境,恩隆县下恩里之一都、二都及上田里之养半图,合并后置思林县,县治设于驮于圩(今思林镇民治街);民国23年(1934年),省政府对原田南道县界进行整理,撤销思林县,将辖地保城、竹梅、养秀3个乡拨属田东县,其余8个乡拨属平治县(今平果县)。1950年属田东县第四区、第五区;1953年称第五区;1956年改称思林区;1958年称火箭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思林人民公社;1975年改称思林镇。因历史上曾属思林县而得名“思林”。1983年,坡塘乡从思林镇分出。2005年,田东县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坡塘乡并入思林镇。是年思林镇辖29年村民委1个街道委员会。光辉历史 自唐代设置功饶州以来,至民国23年(1934年)撤销思林县,境域内三级或四级政区设置从未间断。境内的“鹧鸪拗”,古称“工尧隘”,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期曾经在此发生过多次战斗。思林镇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中共恩逢特支领导右江农军第二、第三路军两次攻占思林县城思林镇。1929年12月,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在此建立了思林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邓小平曾到英竹村、兰芳村指导革命工作;同年7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在鹧鸪拗伏击前往攻打南宁的滇军。红七军曾在兰芳村设兵工厂。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原六十五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阮平出生在坛乐村。经济商贸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