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经济发展 商风鼎盛传统的石龙镇,得改革开放春风之先,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高科技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产业。石龙镇1996年被国家科委评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被国家信息办公室评定为“全国首个信息化试点镇”;2000年被省科技厅评定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石龙镇充分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优先发展光学电子、医药、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目前全镇有外资企业182家,已引进日本京瓷照相机、京瓷美达复印机、美能达复印机和打印机、台湾EMC显示器、北大方正电脑等国内外知名产品技术合作,以建立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为发展目标,将石龙镇建成电子信息装备开发制造基地。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出口总额4.8亿美元。石龙的由来 古有传言:有石如龙,潜于与东江河底,蜿蜒自上东莞市石龙镇黄家山小学而下,至我境而翘首远望,低徊不去,逐成石龙福地。据专家从东江边西湖樊屋贝丘遗址测算,石龙地区约在3500年前便有人类聚居。相传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建圩;至清代乾隆中期,石龙升级为“石龙镇”。石龙历史上曾3次设市,最早是在1927年8月,当时的省政府批准石龙设市,成为省属直辖市。抗日战争期间,石龙一度改称为区,改称市,改称镇。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解放石龙,石龙镇改称石龙市,由军管会接收建政。1950年7月,石龙改市为镇,属东莞县管辖。历史中山公园 大革命期间,石龙曾经作过东征军的大本营,为讨伐盘踞在惠州的军阀陈炯中山公园明,孙中山曾十四次亲临石龙前线,指挥战斗。为了纪念孙中山东征和缅怀孙中山的伟绩,石龙人民将建于1924年的石龙公园改称中山公园,亭台假山错落有致,正门有一座琉璃瓦门楼,门楼上“中山公园”大字为著名书法家秦X生题字。李文甫纪念亭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公园内。李文甫,石龙人,1909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攻打两广李文甫纪念亭总督府的战斗中受伤遇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唯一的东莞人氏。石龙人民念其英烈,与1924年在石龙公园建亭立碑纪念,亭边有红棉树种植,碑记当时为广东省省长胡汉民所撰。周恩来演讲台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龙中山公园内。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石龙曾作为东征军的大本营。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三次到过石龙,二次发表演说。东征军在中山公园召开军民联欢会,周恩来在高墩上发表演说。演讲台为灰砖建筑,台上竖立一尊周恩来东征铜像。欧仙院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欧仙,周恩来东征演讲台字东明,黄家山人,宋仁宗时在世。年轻时曾到罗浮山从黄野人学道,暮年返乡,买舟垂钓,顺以渡人。后来传说有一天深夜,有道人度他得道成仙,由于此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深为乡民乐道。乡民为了纪念他,在乡间择一清境庙侧,集资建祠,称“欧公祠”。中山路 建于1929年左右,是石龙最早建的马路,马路两旁的建筑是传统的骑楼结构,石龙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故命名为中山路。如此完整、规模宏大、风格统一的岭南特色骑楼,在珠江三角洲实属罕见。中山路商业十分繁荣,在商业贸易上的重要位置。
中山路民国建筑群中山路民国建筑群竹器街 据考究已有400多年历史,竹器的品种有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竹箩、竹篮、鱼具等数十种之多,做工精细,坚固耐用而闻名于东莞、增城、博罗等县的乡里。现在在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环保潮流、竹器街又活跃起来,重现昔日风采,经营竹器的店铺有二十多家,产品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