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镇:
经济发展现状 红心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一年稻、麦两季,年栽种优质稻6万多红心镇第一条村村通工程亩,成为主导产业,可年产水稻29万吨,有大米加工厂约10家,可年加工生产大米2万吨,产值7800万元。特色产品发展已初具规模。荷塘村的大葱、生姜、山芋;三里村的蔬菜;蒋庄、李武两村的茶树、板栗,这些特色产品的种植生产,均已成为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其中,年外销蔬菜类产品达200吨以上,可创产值16万元。“健源牌”油茶已经工商注册,销往外地。梅市村新建年加工1万吨优质挂面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677.2万元,年利税539万元。畜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养殖大棚30个,建成养猪场15个,实现规模化养殖,预计可年创收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山场、小Ⅰ型、小Ⅱ型水库采取租赁、拍卖等方式出让经营,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红心村的空心砖生产和七里村预制品加工,池河清水砂开采,为周边县市提供优质建材,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一批农资超市、农贸市场逐步建立起来。“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商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前提条件。综上所述,红心镇年农业产值8000万元,工业产值2000万元,实现财政税收600多万元,商品零售总额近亿元。资源优势 红心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基本农田:水利条件优越,为水、旱两用,主要发展水稻、小麦、蔬菜等产业。水面:主要是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及其塘坝几十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山场资源:有近万亩山场,可种植经果林,李武、蒋庄两村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种植的板栗、油茶已形成特色产业,经科学加工,销往各地。矿产资源:梅市池河及其支流孕藏着丰富的砂石资源,为优质建筑材料。地下矿产有红心青石矿产、梅市石膏矿等。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劳动力2万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劳务输出,可充分实施“凤还巢”工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李武大詹“温泉”和蒋庄山水资源招商引资,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领导分工 徐家保 党委书记主持党内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调配工作
李文书 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协助书记抓党内全面工作,主管财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