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镇:
一、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铜城镇基本概况 铜城镇位于东阿县中部,县政府驻地。北与茌平县接界,东与陈集乡、大桥镇相连,西及南部与顾官屯乡、姜楼乡、单庄乡接壤,南滨黄河。
该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 地势南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6.7公里, 总面积1.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922公顷。主要山脉有香山、艾山、凤凰山。主要河流有官路沟、聊滑河、旧城干渠、巴公河、赵牛河,境内流长26.7公里,流域面积为46.2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大豆等。人口状况 据相关政府网站资料[1]显示,全镇辖77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少数民族有27人。全镇姓氏有秦、刘、周、付、张、王等56个,其中秦姓最多。历史沿革 宋朝设铜城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黄哲在此设站建馆,后称铜城驿。1950年划为东阿一区。 1957年建立铜城镇。1958年9月建铜城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改为铜城区。1982年改为铜城镇。经济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9万元,1978年为832万元,2000年为4.6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之比为30∶52.4∶17.6。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4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4亿元。该镇以工业发达著名,境内建2个市属工业企业, 即东阿阿胶集团、鲁西化工集团东阿化工厂;县属企业有东阿钢球厂、东阿轴承厂、东阿酒厂、东阿磷肥厂等;镇村企业有杨庄塑编厂、中兴集团、东联建安公司、澳东药业有限公司、山河化工厂等30余家,上述工业企业促进了铜城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 50年代初期, 全镇粮食平均亩产420公斤,总产2032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520公斤,总产2992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