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洋镇:
行政区属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涪洋镇乡镇概况 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地处东经107°44′—107°45′,北纬28°23′—28°24′。全镇最高海拔1608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660米。
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106个村民组,9641户,43684人,其中:农业人口43135人,占总人口的97%,是全县第一农业人口大镇。集镇所在地聚居人口2682人,仅占总人口的6.34%。全镇地域面积220.9km2,耕地面积44475亩(其中:田19965亩,土24510亩),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森林资源 全镇林地面积112764亩,其中森林面积53639亩,灌木林37787亩,疏林地21338亩。人力资源:全镇有16~60岁劳动力22630人,按每劳动力耕作4亩地算,全镇剩余劳动力11512人,是全县的劳务输出基地之一,也是建厂招工的好地方。水利资源:全镇有池塘15座,水库2个,堤水站2座,倒洪管3坐,石拱渡槽1座,大小水利设施共54处。涪洋河起源丝棉,属洪度河流域,河水清泽透底,无污染源,全程约35km,流量为2.5~20m3/s,可开发小型水电站。畜牧业资源:全镇有牧草地55525亩。其中:集中连片草场有牧羊沟草场3000多亩,黄柏塘草场2000多亩,木浪卧龙桥草场2400多亩,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理想场所。特色资源:“珍珠米”闻名务、正两县,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色泽诱人,供不应求。矿产资源:据市101地质队探测,双河萤石矿储量达300多万吨,珍珠煤矿储量达20多万吨,双河萤石矿品位高,居全县萤石矿之首。历史名人 涪洋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主要以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为主,其土家族文化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巴人”的记载(“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宋代时期,涪洋人就掌握了利用水车灌溉农田的科学技术。涪洋历来重视教育,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之乡。民国时期,柏杨火石溪出了个杨家凤,先后任国民党某部团长、湄潭县长、凤岗县长、国民党某中央军某师军务总办。其人戎马一生,是川、黔交通线上过境行商的保护神。新中国成立以后,涪洋镇也培育和造就了不少杰出人才,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任空军后勤总部政治部主任的杨胜万少将就是涪洋新场人。民风民俗 春节期间要“唱花灯、玩龙灯”以示庆贺,娶亲要抬花轿,生孩子要泡“月米酒”喜事、丧事要吹“吹打”、“唱戏”等。这些纯朴的民风自古沿袭至今,愈演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