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水乡:
简介 从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出发,沿着沙西线一直向西,驱车只需15分钟,一座大型仿古牌坊便跃然眼前。这里,便是有着古蜀水乡之称的――三道堰镇。全镇幅员面积18.62平方公里,人口1.92万,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三道堰镇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9月被成都市政府确定为“成都市小城镇建设特色镇”,2007年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为全市60个优先发展新市镇之一,至今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古蜀水乡休闲旅游新市镇。区位优势 三道堰镇位于成都市近郊,东与郫县团结镇毗邻,西与郫县唐元镇、新民场镇接壤,南与郫县红光镇相连,北与彭州市、新都区相邻。距成都市区19公里、15分钟车程,距郫县县城6公里,距绕城高速公路8公里。境内有国家级二级公路郫彭路纵贯南北,沙西线横跨全镇,以及连接沙西线和三道堰城区的水乡大道,中心位置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商贸活跃,对周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的辐射作用。
三道堰镇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两条河流纵贯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三道堰镇的水乡古镇,其得名因古望帝和从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来。地处成都市母亲河府河上游,岷江的两大支流――徐堰河、柏条河并行穿越镇域而过,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亲水性好,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古蜀水乡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镇域内无工业污染企业,镇内的柏条河和徐堰河两大河流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提供地,承担着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历史文化 古镇静静地躺在百里长河,千年流水带着岷水的情感梳理着古镇秀美的容颜。只因有这一河好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古镇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着悠长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城镇建筑以亲水性为主题,临水而筑,以灰瓦白墙、小青瓦屋顶、高低错落的风火山墙、挑梁等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结合,是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三道堰镇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镇域内有堰桥、堰桥文化广场、“三道堰”休闲公园、桥头花园、“三道堰古镇”大牌坊、“水乡坊”、“滨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于1923年的永定桥、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县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望江楼、闻水阁等特色景点,反映水乡图语的墙体画耐人寻味。正逐步恢复建于明朝的“五省会馆”(湖广馆、广东馆、福建馆、江西馆、陕西馆)、词库等特色景点。三道堰镇也是登山英雄彭仲穆的家乡。基础设施 三道堰镇首座交通“红绿灯”在镇环城路与郫彭路交叉口建成投入使用三道堰镇,为过往群众的通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三道堰镇党委、政府也将以此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的水乡休闲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环城路、滨河旅游快速通道、新团路三道堰镇段和镇文化活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