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獭乡:
地理位置 黑獭乡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7′41″~108°33′25″,北纬28°35′06″~28°39′25″。北面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泗区万木乡,东面与沙子镇,南面与和平镇,西南面和西面与黑水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杨柳池村黑獭场,与县城直线距离9千米。全乡总面积38.75平方千米,少数民族5327人。该乡地处沿江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由于离县城较近,多年来群众在蔬菜、水果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山顶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腰因海拔较低适合于沙田柚、载秧李等多种水果种植。历史沿革 黑獭地,汉先后为涪陵县和永宁县属地,蜀汉为万宁县属地,隋、唐、宋为务川县属地。元、明、清为沿河祐溪长官司属地。清乾隆年间辟黑獭堡场,场期“五·十”。民国3年(1914年)为沿河县属地,民国27年(1926年)设黑獭联保,民国31年(1942年)设黑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设黑獭乡;1953年分设黑獭、红花、虎头乡;1956年红花、虎头并入黑獭乡。1958年黑獭乡改为公社,1959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坝坨、团结并人黑獭管理区,并改为黑獭公社。1963年析黑獭公社设团结、坝坨公社。1984年黑獭公社改为乡。1993年黑獭乡升为区级乡,南北长8.05千米,东西宽9.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5.7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45%。行政区划 全乡区划为大溪村、虎头村、杨柳池村、石坝沟村、香树林村、麝香岩村、红花盖村7个村和黑獭1个居委会,61个村民组。有桐子园、柑树坝、大溪头、杨溪头、汪家沟、水田沟、杨家山、老木头、柑子坪、壶道咀、李家坪、上寨、中寨、下寨(杨柳池)、边江、湾湾、梨子树、马家坪、梅回溪、干田坡、冷家滩、香树林、田坎、洞角、包家岭、下寨(石坝)、老鹰窝、斑鸠井、小河、斑竹园、吴家、周家沟、坨里(麝香岩)、罗家屋基、古坪、谢家、贺家、坨里(红花盖)、朗树湾、李家庄、梨子园、火石坡等寨。人口民族 2009年年末总人口8825人,其中非农业283人,少数民族5327人。人口出生率14.1‰,自然增长率9‰。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6963 男3570 女3393 家庭户户数1975 家庭户总人口(总)6919 家庭户男3536 家庭户女3383 0-14岁(总)24760-14岁男12940-14岁女118215-64岁(总)394815-64岁男201415-64岁女193465岁及以上(总)53965岁及以上男26265岁及以上女27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840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进步,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乡有村级完小7所、中心完小1所,附属初中1所,有小学生956人,初中在校生317人,有小学教师57人,初中教师23人;二是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有卫生院1所,病床5张,有医护人员8名,内设B超室、X照光机、制氧机等,有村级卫生室7个,村卫生员8个,有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现有5个村卫生室已配备了电冰箱。三是通过反复的协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黑獭移民新区、移民码头开工建设;四是团黑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为黑獭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这一切为黑獭打造乡村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经济现状 2009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566万元,财政收入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元,农林牧渔总产值1958万元,其中林业40万元,牧业650万元,渔业38万元,粮食总产量2745吨。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油菜子415吨,水果180吨,年未大牲畜存栏2565头,出栏489头,生猪存栏5120头,出栏4122头,山羊存栏4583只,出栏4235头,肉类总产612吨。发展优势 该乡按照“抓机遇、保投资,调结构、保增长,打基础、保民生”和“打造边贸重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夯基础 调产兴旅构和谐”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建与扶贫、移民、计生宣教等工作,启动了移民集镇新区建设、移民码头建设、红花村土地整理、大溪(虎头)村蔬菜基地建设;完成了射香村156户危房改造;扩大了红花村茶叶基地建设;筹备了5个村级活动室建设用地;实施了石坝村双江组入户道路硬化,虎头村、香树村、石坝村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石坝村双江组通组公路、虎头村汪家沟组的通组公路;抓好了香树村、虎头村、杨柳村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石坝村、香树村通组公路;美化了政府院落;加强了大溪、虎头至和平镇枫香村公路的修建。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好的落实,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为黑獭乡“挤进城市消费圈”打造“省际边贸重镇”、规划大溪、虎头的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