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乡: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岔河乡乡情概况 岔河乡烟草全乡辖5个行政村,42个村民组,1061户,世居着汉、苗、水、布依、仡佬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披荆斩刺,辟土开田,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全乡现有耕地面积5250亩,其中田3434亩,土1816亩,盛产烤烟、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是西南片区特色烤烟生产基地和福泉市有名的鱼米之乡。地理位置 岔河乡位于贵州省福泉市西部。东抵城厢镇,南至马场坪办事处、黄丝镇,北连龙昌镇、仙桥乡,西界贵定县,总面积97平方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湘黔铁路鱼酉站12公里、距贵新高等级公路黄丝站15公里。自然地理 境属贵州中部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以沙帽山为主峰的苗岭山脉由西向东扩展,全乡平均海拔1120米,最高为境属西部的沙帽山,海拔1573米,最低是东部陡关出境处的小河口。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境内有河流6条,属沅江水系。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岔河乡乡情概况 全乡面积约18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7亩。全乡辖四个管理区(分别是岔河,大寨,恰西,银广),17个村,九十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多种民族,有5100余户,2.4万人,人口密度130人,低于全县平均数,人均占有耕地也低于全县平均数。岔河乡地处偏僻,贫困边远,但一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土特产,深得人们的喜爱。海坪村有黄果,恰西的生姜和花生等都是该乡的一枝独秀。只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较大的推广及发展。地理位置 岔河乡位于贵州省威宁县西南部,其位置在东经130°55′01″和北纬26°35′46″—26°45′26″间。北部和海拉乡接壤,东部、南部和黑石、哲觉两镇相连,西部以牛栏江为界和云南省的会泽县为邻,离县城约90公里左右。自然地理 该乡属高中山丘陵、峰丛地貌。海拔高差大,境内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海拔1480米,相对高差1400米左右。属亚带温凉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乡情概况 岔岔河乡河乡处于峨山县境中部,县城西北面,东经102°9′—102°19′,北纬24°14′—24°22′之间,东面临峨山县双江镇,西南接化念镇,西与塔甸,富良棚两乡毗邻,北与甸中镇接壤,东北与红塔区的洛河乡交界,是省道易峨公路和县道岔塔公路的交汇点,海拔1374米,以乡人民政府驻地而名。2002年全乡总人口9740人,其中男4921人,女4817人,彝族7291人,哈尼族1360人,汉族108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6%。 [1]历史沿革 岔河乡内大部分村组都是明清建村,明清代皆属嶍峨县,境内村清代为筑川头和罗纳两乡地。民国建立后东部属太和乡,西部属中和乡,西南河外属文蔚乡。其中,境内谢岔河乡家村、乌木树、三家人、新寨、梁家村、莫朵衣、茂腊、觅池莫、路口村在民国初期属玉溪区地,1948—1949年划归峨山管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云美、青河、新棚三乡隶属峨山县第二区,设文山、安居、沿河三乡隶属第三区,设河外乡隶属第四区。1970年划出红旗公社的棚租坝大队,甸中公社的云美、青河两个大队、富良棚公社的安居大队、塔甸公社的河外大队组建岔河公社。始成为独立的乡级行政区域。1972年划文山大队隶属岔河公社。1980年首设谢札,沿河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岔河公社改为岔河乡,1984年改岔河乡为岔河区,设7个小乡,1987年撤岔河区建立岔河乡,后设7个小乡为村公所。1999年,撤原7个村公所建立7个岔河乡村委会,即辖棚租坝、河外、文山、安居、云美、青河、谢札7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56个农业小组。自然状况 岔河乡总面积192.88平方公里,地形是四山夹三河,东部海拔高,幅员辽阔,森林覆盖广,资源丰富,但气候冷凉缺水,土地贫瘠,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和荞麦. 海拔最高的是烂泥箐山(2501米),属高鲁山系的一部分,是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中西部海拔低(河外河谷1313米),属温热河谷、水利条件较好,土质肥沃、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油菜为主,是我乡主要产粮区。最低的是河外河谷(1313).由于海拔悬殊较大,形成境内山高箐深山,河谷狭窄,气候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大的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山河、青河、棚租坝河、河外河4条。青河与棚租坝河两河于岔河交汇后注入河外河,在河外与文山河交汇流入化念河,属于红河水系。主要山脉有东南面的尖尖山(1980)、茂腊箐后山(1770)千田山(1770)。东北面的烂泥箐山(2501)、绿泥塘山(2176)、糯糯山(2032)、荡荡山(2162)。中部是文山河与青河河之间山脉,向北延伸到甸中的甸头,主岔河乡核桃要由田头山(1750)、哈龙后山(1793)、尖山(2168)等山组成。西部是与塔甸、富良棚交界的山,主要由达期白山(2071),鲁木白山(2224.9),他塔白山(2249)组成。村委会驻海拔最高是谢札村委会1920米,最低是河外村委会1313米。村民小组驻海拔最高是黄草岭1950米,依次是齐云1920米,见义1890米,白云1860米,谢扎1856米,海拔最低的村民小组是鹏展1300米。岔河乡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900毫米。有耕地14454亩(田8291亩,地6163亩)。林地23471.7亩,森林覆盖率达84.71%,植被主要是云南松和灌木林。土壤为板岩红壤、棕紫泥碱性紫色土和水稻土。基础设施 岔河乡水利乡内有一座小(一)型水库—自然坝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小坝塘25座,总库容286.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890亩。农田水利化程度70.8%。乡内有易门—峨山公路,岔河—塔甸公路在乡政府南面300米外交汇。2002年末境内通车里程153.4公里,其中水泥路8.4公里,柏油路34公里,全乡56个村民小组已完成通公路。全乡完成“一表一户”农网改造55个组,2385户,完成“民心工程”农村节能沼气680口,小水窖700口,电话376部,清代曾在境内钢厂、下厂、黄草岭、茂林炼铁,在文山村中镇、河外村沿河等地发现恐龙化石。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状况:岔河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农业乡,解放以来,我乡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前所末有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各届党委、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艰苦奋斗,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推广科技兴农,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85年开始兴起工业,总产值为13.09万元,到1990年为64.75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85年增长了4.94倍,1995年为100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85年增长了7.63倍;1980年农业总产值为419.49万元,到1990年为821.61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80年增长了1.95倍,2000年为1296.09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80年增长了3.08倍;2002年为1341.73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3.19倍;1980年尚未有财政收入,1988年开始有财政收入为41.20万元,到1998年财政收入为76.87万元,比1988年增长1.86倍,2002年财政收入为139万元,比1988年增长⒊37倍,人民生活、生产水平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