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乡:
历史 明、清时为金丰里高头乡,民国时期为上金区高头保,后为高竹乡管辖。建国后,属南溪区(第三区)。 1957 年撤区设乡,成立高头乡。 1958 年设高头人民公社。 1970 年,高头公社与古竹公社合并,称古竹公社,后改为古竹乡。 1998 年,从古竹乡分出,复称高头乡。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锡等多金属矿藏。交通 交通便利,是闽南金三角的腹地,是永定通往厦、漳、泉经济特区的咽喉和捷径。全乡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其中,铺设乡村水泥路面 15 公里。发展 1998~2000 年,该乡先后提出以“引进外资,科教兴乡,建设山区一流侨乡”为奋斗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全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0 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 4575 万元,比 1998 年 4209 万元增长 8.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378 万元,比 1998 年 1032 万元增长 1.3 倍;工业总产值 421 万元,比 1998 年 256 万元增长 64% ;年财政收入 129 万元,比 1998 年 120 万元增长 7.8% ;农民人均纯收入 2953 元,比 1998 年 2834 元增长 4.2% 。
1998 年以来,该乡大力实施山地综合开发,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高海拔、早晚温差大的特点,在梅花石村建立第一个 200 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牛角椒、青刀豆等。全乡有连片果园 1997 亩,水果年产量达 2584 吨,其中红柿产量 1915 吨,占水果总产量的 74% ,是永定红柿主产区之一。还有数个山地示范场,其中有厦门知青陈志强投资兴办的千亩果场,有港胞江浩台先生投资兴办的 2000 亩果园和江忠庆、江良庆兄弟投资的千亩速生林基地及江俊良投资的千亩种果、养猪、酿酒一体化观光农场。在发展高优农业的同时,其它产业也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活跃,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个体企业从漳州、厦门、龙岩、永定等地进货,市场货物品种齐全,价格实惠。经济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分乡前的 6 : 3 : 1 调整到 5 : 3 : 2 。 2000 年,该乡耕地面积 7992 亩。粮食总产量 3728 吨,比 1998 年增加 652 吨,增长 21% ;生猪出栏 8324 头,存栏 6850 头,分别比 1998 年增长 38.5% 和 2.8% ;肉类总产量 690 吨,比 1998 年增加 269 吨,增长 64% ;烤烟总产量 111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