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庄: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唐家庄简介 【唐家庄】(拼音Tangjiazhuang )现在建制为唐家庄街道办事处,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人民政府。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中部偏东,距区政府3千米。【辖】17个社区。主干道有拥军路、爱民路、唐林路、富贵路、新兴道、京华道、京山道等。京哈铁路、205国道过境。辖17个社区:矾土、京华东里、西北楼、京华西里、西开楼社区、桥北、新安楼、新工村、东联、模范楼、东工房、永安楼、新华楼、石山、京山、西兴、铁路、东兴。1997年,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7万,辖京华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矾土矿工房一、二,模范楼一、二、三,老工房一、二、三、四,新华楼一、二,西兴工房一、二、三、四,新安楼一、二,劳动工村一、二,石山楼一、二,唐林楼一、二,京山楼一、二和马路街、富贵街、胜利楼、桥西、桥南、桥东、中南街、新工村、四建楼、建材楼、北联、西联、新建工房、东工房、东风楼、东联、北兴、中兴、东兴北、自建工房、西北新村、西北工房、平安楼、桃山工房、京山楼工房、模范平房、永安街、北大街、新北大街63个居委会及古冶铁路地区铁路楼一、二、三、四、五和启新石矿工房、唐山监狱工房、唐山焦化厂分厂工房、七零零七工厂工房、王家岗等总共有72个居民委员会。历史沿革 商代属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国,西周属幽州右北平郡,三国时属曹魏辽西郡海阳县,晋、南北朝时仍为海阳县属地,北齐时并入肥如县。隋朝属右北平郡卢龙县,唐时属河北道平州,宋时为契丹辖地。契丹置滦州后,一直属滦州。辽代时大部为滦州石城县所辖。辽保大三年(1123年)滦州归属北宋,北宋改石城为临关(又称临闾)。半年后,金破平州(今卢龙、滦州属之),归金管辖。金至宁元年(1213年)滦州属蒙古。四年后(蒙古太祖十二年,公元1217年),蒙古任命鲜卑仲吉为滦州节度使(卑家店人)。蒙古至元五年(1268年),蒙古将石城并入义丰,全境又属义丰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义丰并入滦州。明永乐二年(1404年),滦州土著户编社,外来户编屯,下设65个社、屯,全境村庄大多数孩古社、广益屯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社、屯,建警区,全州划为10个区,全境多属第十区,少数在第一、二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无变化。
唐家庄由村庄向城镇雏形演变,始于19世纪80年代林西矿建矿之时,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炭和林西矿、赵各庄矿、唐家庄矿的建立是矿区形成的决定因素。“洋务运动”中,以清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开始兴办工业,开发煤、铁矿。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奏准朝廷,派候补道员唐廷枢“勘察开平煤铁情形”,次年成立了开平矿务局。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筹建林西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袁世凯筹办的滦州矿务局于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赵各庄矿;其后,开平矿务局、滦州矿务局合并,称开滦矿务局。合并后,民国7年(1918年)筹建唐家庄矿,民国13年(1924年)建成。3矿建立后,这一带民称“东三矿”即:林西、赵各庄、唐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