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镇:
行政区划 1958年建韩城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韩城镇。1997年,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付一村、付二村、河西村、后城河、二圣庙、店子、北韩庄、西韩庄、皂神庄、薛庄、于林庄、池家村、南街、寨子、兴隆街、中门庄一村、中门庄二村、中门庄三村、刘各庄西村、刘各庄东村、前新庄、后新庄、小崔庄、宋禾麻庄一村、宋禾麻庄二村、宋禾麻三村、小张刘庄、大张刘庄、油房庄、董家庄、西龙湾子、东龙湾子、东欢坨一村、东欢坨二村、东欢坨三村、东欢坨四村、西欢坨、李村、小庄子、东曹庄、何家庄、肖家庄、李家庄43个行政村。区域特点 韩城商贸历史悠久发达,曾是中国206个重点农贸市场之二。全镇常年从事商业活动的人韩城镇数在2000人左右,年均交易(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加之韩城地处宜阳西部交通枢纽:八官线、南车线、韩茶线交汇于此,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即是商贾云集之地。韩城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主要有道教圣地福昌阁、韩昭候墓、汉张良先世冢、古韩都城遗址、清真寺等;名优小吃历史悠久,尤以韩城羊(牛)肉汤、韩城烧鸡最为闻名,享誉周边多个县市。畜牧业发展 韩城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截止2004年底,全镇已拥有以裕兴养殖公司和韩城农牧开发公司为代表韩城镇的大型肉牛育肥场28家,拥有生猪年存栏量8000头以上的专业村两个,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42%以上。2003年11月,韩城镇被省农业厅认定为芦笋种植特色乡镇,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九都大蒜”享誉中外,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进一步发展加工制造、建材、餐饮、交通运输等优势行业的基础上,2004年新上洛阳龙祥水利电力有限公司和宜阳县福瑞得电子制品有限公司项目两个,已建成投产,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300万元。农业调整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韩城镇已逐步形成了以烟叶生产、畜牧养殖、韩城镇大蒜种植和花卉林业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基地。2007年,全镇完成植烟面积3200亩,共收购烟叶59.1万公斤;截止2007年底,全镇拥有50头以上栏位的养殖场达27家,拥有两个年存栏量80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村;大蒜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可创收400万元。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89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3250元,财政收入213.9万元。基础建设 2008年,韩城镇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法,迅速掀起全镇韩城镇建设高潮。上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镇25个行政村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动手对村容村貌、路容路貌进行了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劳动力万余人次,车辆1300余台次,清运垃圾7800余立方米,新建垃圾池192个,设专职保洁员75人,明确保洁路段,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初步形成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粉刷墙壁6.1万余平方米,拆除公路沿线违章建筑12处,清理乱贴乱画广告36处,清理道路两侧垃圾2180立方米;对小城镇建设提升改造高标准规划设计,按照县“七个统一”进行改造,墙体统一用外墙涂料粉刷,已完成100%,沿街商户门窗统一颜色油漆,已完成100%,门面店牌更新改造,已完成80%以上;补植补栽绿化树木5000余棵,累计投入资金达40余万元。信息村建设 一是完成镇机关及西关、东关、官东、官西、南驿、小马沟、窑上等8个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建设任务。
二是架设有线电视光缆38公里,全镇有线电视用户新增289户,总户数达58韩城镇65户,入户率达80%以上。